最近,国际经贸领域又有新动态。根据澎湃新闻报道,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把通用动力公司等28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还明确禁止向这些实体出口两用物项。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全球关注,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深意呢?
长期以来,美国在国际贸易中频繁挥舞制裁大棒,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把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武器化。在半导体领域,美国的所作所为堪称典型。2024年12月2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多项措施,加强对中国芯片和制造设备的出口管制,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在这方面出手了。此前,美国就通过各种手段限制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将众多中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试图遏制中国在芯片领域的进步。
特朗普(资料图)
美国这种做法,严重破坏了国际贸易规则。半导体产业是高度全球化的产业,各国企业在产业链中分工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发展。美国滥用管制措施,阻碍了各国正常的经贸往来,让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变得不稳定。包括美国企业在内,全球半导体业界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像是韩国三星电子,因为美国对高带宽存储器实施出口管制,面向中国出口业务就受到冲击。
美国与荷兰、日本就向中国出口芯片制造设备进行管制谈判,虽荷兰和日本此前追随美国实施了出口管制,但在一些方面仍存在分歧,比如盟国不愿跟随美国禁止其人员为生产先进芯片的中国公司提供服务。这表明美国的做法不仅破坏全球产业链,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盟友关系。
面对美国的种种不合理行径,中国一直保持克制,积极寻求对话协商解决分歧。但中国也绝不会在原则问题上妥协。2024年12月,中国商务部发布“关于加强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管制的公告”,禁止两用物项对美国军事用户或军事用途出口,原则上不予许可镓、锗、锑、超硬材料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对石墨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实施更严格的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审查。这一举措是对美国出口管制行为的有力反制。
特朗普(资料图)
从资源角度看,这些被管制的物项对美国相关产业影响巨大。以镓和锗为例,据能源转型信息提供商英国蓝色计划公司的数据,2024年中国占全球精炼锗产量的59.2%,占精炼镓产量的98.8%。美国大约一半的镓和锗供应直接从中国获得。镓和锗可用于半导体制造,锗还用于红外技术、光纤电缆和太阳能电池,锑可用于弹药、红外导弹、核武器、夜视设备、电池以及光伏设备的生产。
中国对这些关键物项的出口管制,直击美国在半导体、军工等领域的痛点。美国想要在短时间内找到替代供应源,难度极大。从非洲、南美等地获取资源,面临基础设施落后、政局不稳、投资回报周期长等问题,后续的精炼和产业链配套更是难题。
除了上述措施,中国还在其他方面进行反制。将28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这其中不乏通用动力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等军工巨头。禁止向这些实体出口两用物项,对美国军工产业的打击不容小觑。美国军工企业在生产高端武器时,对一些两用物项依赖程度较高,中国的管制措施让它们的原材料供应面临困境。
特朗普(资料图)
中国的这些反制措施,并不是无端挑起争端,而是维护自身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必要之举。中国一直坚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中国市场对所有国家一视同仁,对各国企业同等开放。但美国却无视市场规则,不断对中国进行贸易挑衅。如今,中国的反制行动让美国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贸易政策。美国相关产业受到中国限制措施的影响,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生产停滞,纷纷向政府施压要求改善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同时,国际社会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批评声不断,美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逐渐陷入孤立。
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合作共赢才是正道。美国应该摒弃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霸凌行径,回归到平等、互利、共赢的正常贸易轨道上来。中国有足够的实力和决心捍卫自身合法权益,未来也将继续在国际经贸领域坚定地维护公平正义,推动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平衡、共赢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