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对顺周期行为纠偏,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下决心”
迪丽瓦拉
2025-02-15 15:27:10
0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佳 北京报道

2月13日,央行披露《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报告全面总结分析四季度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以及政策效果,同时提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思路与措施。

报告对经济运行的判断相对更积极,认为支持经济回升向好的积极因素增多,国内需求具有较大改善潜力,同时央行强调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

汇率方面,报告重提坚决对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和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彰显出稳汇率或是当前央行工作的重中之重。

另外,报告明确提出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在中信证券宏观与政策首席分析师杨帆看来,往后央行可能会继续加大这些工具的操作力度,也不排除创设新工具的可能性。

新变化、新提法

四季度报告在政策定调上延续2024年12月政治局会议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基调,重申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支持扩大内需、稳定预期、激发活力等表述也与此前的重要会议部署一致。

在具体政策思路上,与三季度执行报告相比,央行重提“更好把握存量与增量的关系,注重盘活存量金融资源”,在政策利率引导层面增加了“加强利率政策执行”的相关表述,对实体融资成本的相关表述从之前的“稳中有降”调整为“下降”,同时删除了“合理把握信贷与债券两个最大融资市场的关系”。

中金固收团队分析认为,相关调整或表明短期内央行政策在总量层面或仍以盘活存量为主,增量政策可能需要等到两会财政方案具体落地以及汇率制约因素缓解后择机出台。

“这与央行在报告中新增的‘强化逆周期调节,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表述一致,不过央行整体仍会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也会通过强化利率调控引导实体融资成本的下行。”中金固收团队分析员东旭在研报中表示。

在汇率政策上,报告指出,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进入降息周期以来通胀有所反弹,对平衡经济增长和通胀提出更多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次报告在维持“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表述的同时还强调了“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认为,结合央行1月未降准、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等操作,稳汇率仍是央行的重要考量。

“应对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以及美联储暂停降息对国内经济和人民币汇率的影响,预计国内宏观政策力度有望维持在较高水平,并通过调整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手段对冲外部压力,从而增强外汇市场韧性并维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中信固收研报表示。

“结合央行1月未降准、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等操作,稳汇率仍是央行的重要考量。”熊园认为,稳汇率工具箱充足,包括逆周期因子、发行离岸央票等,对降息可能并非实质约束,必要时降息可能仍是货币政策的优先选择。

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王青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稳汇率不会对今年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掣肘。

王青分析,如果未来出现人民币汇率背离基本面的急涨急跌情况,监管层各类稳汇市工具会及时出手。历史表明,这些政策工具能够起到有效引导市场预期,防范汇率超调风险的作用,能够引导人民币围绕合理均衡水平双向波动。

针对债券市场,报告新增提及“持续增强债券市场功能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丰富银行间债券市场产品,持续加大债券市场对科技创新、促进消费等的支持力度”“提升债券市场定价功能、活跃度和稳健性”。

结合其他表述来看,东旭团队认为央行后续可能通过券种创新等形式提升债券市场服务实体能力,同时对债市稳定性的关注可能也会同步抬升,也与央行年初以来多次关注并提示债市风险较为一致。

资本市场支持工具落地见效

值得注意的是,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设置了5个专栏,聚焦公开市场操作体系、资本市场支持工具、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贷款等,其中提及新创设资本市场两项工具的实施情况。

2024 年 9 月,中国人民银行在会同金融监管部门推出的一揽子增量支持政策中,首次创设了支持资本市场的两项工具,即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以下简称“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

互换便利工具不涉及基础货币投放,主要聚焦缓解非银机构流动性压力,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主要通过银行自主选择向企业发放贷款来回购和增持股票。

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1月末,互换便利共开展2次操作,金额合计1050亿元,支持证券公司自营股票投资规模明显增长。截至2024年末,我国上市公司披露拟申请回购增持贷款金额上限近600亿元;2024年披露回购和大股东增持计划金额上限接近3000亿元,创历史新高。

报告认为,两项工具体现了货币政策的守正创新,两项工具均内嵌逆周期调节属性,在股市超跌、股价被低估时,行业机构和上市公司、主要股东买入意愿较强,两项工具使用量会比较大;而到股价上涨、流动性恢复时,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回购增持的成本增加,行业机构换券融资的必要性也下降,工具使用量会自然减小。由此建立的内在稳定机制,有利于发挥校正资本市场超调、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支持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两项工具的创设充分发挥市场选择功能,加快培育我国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进一步加强政策工具逆周期调节属性,建立长期稳定的资本市场调控机制,促进资本市场长期有效的高质量发展。”东旭表示。

“到目前,两项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货币政策工具已经全部落地,这两项货币政策工具作为阶段性制度安排,与此前的一揽子政策形成叠加效应,为资本市场持续带来‘活水’,将推动中长期资金投资规模和比例明显提升,持续提振投资者的信心,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曾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不增加央行基础货币投放和扩大货币供给,不是央行直接下场买股票,而是完善市场的长期制度安排。

央行也称,下阶段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金融机构完善对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的全方位、综合性金融服务,推动保险机构参与互换便利操作,并不断优化相关政策,提升两项工具使用便利性,更好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降准降息有望适时落地

另外,报告在《进一步完善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体系》专栏中指出,“将根据市场情况灵活搭配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并在《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动态演进》专栏中进一步强调,“发挥好存款准备金工具的政策调控功能”。

中信固收研报认为,此前受限于汇率压力以及长期国债收益率明显下行所导致的金融市场风险堆积,当前货币政策宽松存在一定的内外部制约,预计随着上述因素缓解,年内降息降准有望适时落地。

谈及降准降息落地时间,中国银河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迪表示,降息窗口可能会在二季度美联储降息预期重燃之后逐渐打开。降准和买断式逆回购都会是释放中长期流动性的重要工具,同时降准可以节约银行成本,支持信用扩张,一季度落地的概率仍然较大。

“由于政府债发行连续位于较高水平、近期信贷投放数据可能较好,如果2月信贷投放不出现同比大幅波动,一季度银行准备金消耗速度可能不慢,通过降准释放流动性仍有必要。”中金公司研究员周彭表示,在降息的选择上,自律机制有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关内容

生态环境部:碳市场扩围各项...
南都讯 记者王玮 发自北京 3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召开3月例行新闻...
2025-03-27 02:58:42
三大交易所发审全线启动 I...
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年内的发行上市审核全线启动。3月26日,北交所召开...
2025-03-27 01:35:04
N347碳黑价格策略制定工...
随着全球能源形势的不断变化,碳黑行业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面...
2025-03-27 01:34:04
储能电池巨头,冲刺IPO
3月25日,港交所公布了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
2025-03-27 00:55:42
自由现金流主题ETF成新爆...
Wind数据显示,本周(3月24日—28日)有20只新基金发行,其...
2025-03-27 00:35:56
酒店机器人一哥赴港IPO:...
3月21日,北京云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迹科技”)在港交...
2025-03-27 00: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