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货币到秦汉货币
●先秦货币 (——公元前221年)
人类社会早期以物易物。随着商品交换的扩大,实物货币逐渐形成,而海贝成为最为重要的实物货币形式。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进步和商品交换的频繁,金属铸币逐渐取代了实物货币。由于当时社会的割据性和分散性,遂渐形成了多种金属铸币形式。这一时期货币种类主要有四种:布币、刀币、圜钱、楚币。
商周时期已经有了贝、龟、珠玉等自然货币,其中贝币的使用最为普遍。《盐铁论·错币》“弊(币)与世易,夏后以玄贝。”朋是贝的计数单位,一般认为十贝为一朋。
春秋战国货币——布币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的迅猛发展,商业空前繁荣,原有的自然物货币已经不能满足商业发展的需要,金属币应运而出。布币来源于农具铲(古称“钱”),周王室先后铸平肩和斜肩的弧足空首布,并一直延用至战国。原始空首部其空首部分就是模仿青铜铲的銎。布币可分为空首布、平首布两大类,其中平首布又可分为:尖足布、圆足布、方足布、桥形布等。主要在三晋、两周、郑、卫地区流通。
春秋战国货币——刀币
刀币状如刀,可能起源于手工工具“削”,即用于刮削木料的小刀。刀币多为凸背凹刃,柄端有环,柄身有裂沟。刀币的流通范围不如布币广,最初在齐、燕国内使用,其后赵国等国家也铸行刀币。
春秋战国货币——圜钱
圜(huan)钱,顾名思义圆形带孔的钱币,取象于史前陶纺轮或玉璧。圜钱就其形制而言,有圆形圆孔和圆形方孔之分。钱文纪地、纪重。圜钱出现较晚,战国晚期较为普及,流行于楚国以外的广大地区,是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货币体系。
春秋战国货币——楚国货币
楚国的独特文化体系、礼制传统,决定了其货币的铸造也是自成体系,早期使用铜贝——蚁鼻钱,呈椭圆形,铸有文字和穿孔,又称“鬼脸钱”。楚国黄金货币和铜铸币兼用。其金铸币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金币实物,俗称 “ 印子金”,至今已发现爯金、卢金、钣金三种类型楚国金币。铜铸币主要有铜贝币、钱牌和类方足布币。
秦汉半两
“半两 ”钱始铸于秦惠王(公元前 336 年)时。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 221年)统一币制,“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秦半两的标准重量为12铢。从此,方孔圆钱成为古代社会最基本的法定通货。两汉时期的钱币基本属于纪重钱制,西汉前期主要为半两钱。
秦汉货币 (公元前 221-公元 220年)
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货币制度。“半两”钱推行至全国。汉初承秦制,使用减重“半两钱”。武帝元狩五年( 公元前 118年)罢半两,行五铢,创建五铢钱制。因五铢钱大小轻重适宜,深受欢迎,一直沿续到隋代,历时七百余年,是我国历史上行用时间最久、最成功的货币之一。
收藏出手需谨慎,网络上动不动就是几百万千万的钱币评估价值需要懂得去区分真伪,不要上了别人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