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百姓总觉得没钱花?为什么我们的消费总是起不来?
奇怪的是,我们的货币总量却已经超过了309万亿元。
不过,现在似乎正在发生变化,我们的经济数据已经开始出现了新的信号。而另一方面美国下一任总统特朗普的举动,很有可能给我们带来助攻。
截至2024年10月底,中国的M2货币供应量已达到309.7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7.5%,这一数额已经是GDP的两倍。按理说,如此大规模的货币扩张应该会使社会整体资金充裕。
但实际上,这些超发的货币并没有广泛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在金融体系内部循环,未能真正惠及社会各个层面。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信心不足,导致企业和居民的贷款需求双双下降。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对未来的预期都较为谨慎,借贷意愿明显减弱。
所以,现在我们社会出现了几个明显的现象。
首先,就业市场的挑战尤为突出。一方面,每年有大量应届大学毕业生涌入劳动力市场,仅2025年就有预计1222万名应届毕业生进入职场,这还不包括现有的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者。
另一方面,由于实体经济的疲软,许多企业业绩下滑,不得不通过降薪、裁员等手段来控制成本,同时大幅减少了对外部招聘的需求。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消费降级的趋势日益显著。
另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购房需求的大幅减少,这已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总体来看,随着居民收入的下降,许多家庭削减了非必要的支出。这一趋势对依赖国内消费需求来推动经济增长的目标带来了挑战。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人担心,如果特朗普再次上台,美国的政策可能会对我国的贸易产生较大影响。
一个实例显示,在今年前十个月期间,我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总额达到了4278亿元,相比之下,从美国的进口额仅为1364亿元。
因此,若美国挑起贸易战,将波及我们每年价值5000亿元的商品出口。即便我们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也仅会对美国约1600亿元的出口造成影响。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如何应对呢?
一种常见的策略是通过汇率贬值来提升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但这种方法实质上等同于降价销售,尽管以人民币计算的销售额可能保持稳定,但换算成美元后,销售额将大幅下降。
换言之,我们出口同样数量的商品,所收回的美元减少了,进而可用于进口的美元也随之减少,这并非明智之举。
所以,更优的策略是扩大内需,借此契机,切实提升民众的收入水平。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力量,超过30%的全球商品产自这里,但国内消费额在全球总消费中的占比却不足五分之一。这意味着大量的中国制造产品是为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而生产的。
如今,我们致力于提升国内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信心,鼓励民众更多地消费本土产品。这一策略不仅有助于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还能通过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双赢的局面。
最新的经济信号已经预示了这一趋势的变化。
国家最新公布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再次突破50大关,达到50.3%,表明经济活动正在加速扩张,供需两端均有所回升。
预计这一积极态势将很快传导至消费领域,进一步推动国内消费的增长。
上一篇:比特币市占率跌至55.5%,山寨季如约而至! XRP市值超越USDT、SOL成第三大代币,单月狂飙380%!
下一篇:我国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回升,中证A500ETF易方达(159361)、沪深300ETF易方达(510310)等产品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