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价格战打响,机器人公司如何应对投资人与市场双重压力?
迪丽瓦拉
2024-12-27 11:18:02
0

波士顿动力在圣诞前夕发布了一段令人瞩目的视频,展示了其最新款人形机器人Atlas无需线缆束缚,身着圣诞装扮,轻松完成原地后空翻的壮举。尽管官方尚未透露这款电动版Atlas的具体售价,但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其价格或将高达百万元人民币。

就在Atlas惊艳亮相的同时,中国机器人市场也迎来了新的竞争格局。众擎机器人公司推出了定价仅为8.8万元起的人形机器人PM01,这一价格再次刷新了人形机器人市场的最低价位。此前,宇树科技发布的Unitree G1人形机器人,以9.9万元的起售价,已经将市场门槛拉低至十万元以下。

高昂的成本一直是制约人形机器人量产的关键因素。小米曾在2022年发布过自家的人形机器人,但因单台成本超过60万元,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然而,随着机器人领域初创企业的不断涌现,这一局面正在悄然改变。多位行业内外人士表示,人形机器人市场的玩家日益增多,竞争愈发激烈,如今研发机器人不仅要比拼技术,还要在价格上展开较量。

目前,人形机器人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产品定价缺乏统一标准,客户群体也相对分散。因此,低价策略成为了吸引客户、提升销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有行业资深人士透露,自2024年起,人形机器人市场已经出现了价格战的趋势。他的产品因定价比同类产品便宜五成,从而赢得了大量订单,预计2025年其公司的人形机器人销量将达到数百台,远超竞争对手。

该人士将价格战的部分原因归咎于投资人对销量的严格要求。他指出,当前一级市场的资金正逐渐向少数优势企业集中,只有提高销量,才能吸引更多投资人的关注。人形机器人行业的“爆发”虽然仅有短短两年时间,但商业化压力却如山般沉重地压在机器人公司的肩上。降价促销,成为了短期内提升销量的最佳策略。

然而,要掀起价格战,机器人公司必须设法降低制造成本。人形机器人全身零部件数量可达上千个,但目前仍需人工手动组装,无法像汽车制造那样通过自动化生产线降低成本。因此,机器人公司只能从零部件入手,寻找降价空间。激光雷达作为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其价格走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器人整体成本的变化趋势。激光雷达公司速腾聚创的财报显示,尽管今年上半年其机器人业务销量大幅增长,但收入却同比下降,原因是低价产品的占比增加。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