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专题研究:越久越“被动”:ETF崛起的海外经验与市场影响
迪丽瓦拉
2024-12-14 16:29:34
0

今天分享的是:策略专题研究:越久越“被动”:ETF崛起的海外经验与市场影响

报告共计:40页

本文主要探讨了被动投资的发展、海外ETF现状、对市场的影响以及国内被动投资情况,核心要点如下:

1. 被动投资内涵与简史

- 内涵:通过投资特定指数成分股复刻指数表现,投资工具包括普通指数基金和ETF等,ETF有主动和被动之分,被动投资还包括部分投资策略。

- 兴起简史:萌芽于1950 - 1960年代,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等为其奠定基础;诞生于1970 - 1990年代,首只基于指数的被动管理共同基金和ETF相继推出;蓬勃发展于2000年至今,各类资产ETF不断涌现,美国被动投资规模已超主动投资。

2. 海外ETF发展现状

- 规模、数量及区域分布:截至2023年底,全球ETF规模达11.61万亿美元,数量占基金数量比例达6.6%,美洲ETF数量占比高且增速稳,亚太地区增速上升,欧洲增速较慢,ETF已成为影响全球市场定价的重要力量,在亚太发展迅猛。

- 主要用途与种类:用途广泛,可实现大类资产配置、细分板块投资,还可用于分散投资、套利、对冲、流动性管理等,新型ETF不断涌现以满足多元投资需求。

3. 被动投资对市场的影响

- 改善成分股定价效率:ETF能更快反映基本面信息变化,投资者倾向通过买卖ETF实现定价,其与成分股相互影响,做市商可提高ETF流动性。

- 改变市场参与者结构:ETF为不知情交易者提供工具,但可能导致成分股流动性下降和定价偏离;主动基金对被动基金的学习效应带来市场周期性定价;被动投资或改变上市公司激励机制和市场对特定研究资源的需求。

4. 国内被动投资发展进程及演绎

- 被动兴起与ETF崛起:2021年下半年起被动基金规模增长超主动基金,2024Q3首次超越,ETF在被动基金中占比高且股票仓位高、流动性强。

- ETF相关特征:类型以宽基为主,跟踪指数集中于市值分层、科创/创业板及部分行业,边际新增行业中性指数跟踪;主动基金“ETF”化、表现走弱及政策鼓励等推动被动崛起;ETF成交占比提升,做市商数量增加改善交易特征;以机构持有为主,结构分化明显,部分ETF有期权;是内涵丰富的低费率工具,提供多元选择。

5. 被动投资崛起对A股的影响

- 助力实现融资政策目标:如中证A500指数编制规则能引导ETF资金配置股权融资较多行业,其他指数成分股再融资时也会调整权重,主动和ETF规模变化对股价影响不大。

- 提升仓位择时重要性:ETF崛起后,主动跑赢被动有高仓位集中持仓抓上涨和应对风险时降仓位分散持仓两种方法,后者在行业轮动快时更优,仓位择时重要性提升。

- 推动市场周期性变化与组合投资意义浮现:指数样本调整和主动基金行为影响资产定价,新纳入/剔除成分股表现有反转效应,主动基金持仓比例影响持续在指数中的成分股超额收益,市场定价维度将转变,主动基金需建立组合投资思维。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