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25年,是“尽快买房”还是“再等一等”?马云和李嘉诚不谋而合
迪丽瓦拉
2024-12-08 16:29:05
0

转眼间,2024年已接近尾声。尽管房地产市场利好政策接连出台,但房价“量价齐跌”的趋势依然难改。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百城二手住宅平均房价为14447元/平方米,已连续下跌29个月。同时,新建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24%。面对楼市的持续调整,有些人开始犹豫:2025年到底是该“尽快买房”还是“再等一等”?

对此,马云和李嘉诚的看法竟然出奇一致。他们都认为,房价上涨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房地产市场将逐步回归理性。

马云:房价不再是“永远涨”

马云曾明确表示:“未来十年,房价不可能再大幅上涨。随着城镇化进程放缓,房地产行业将进入稳定发展的阶段。”他的意思很清楚——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属性会被削弱,价格逐渐回归居住属性。

李嘉诚: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李嘉诚则更直言:“国内房价过高,未来几年房地产行业可能迎来大洗牌,炒房者需要慎重。”值得注意的是,这位被称为“地产之王”的大佬早已开始抛售手中的楼盘。比如不久前,他以7.6折的价格出售北京的一处楼盘,这无疑是对楼市泡沫的一次警示。

为什么2025年“再等一等”更明智?

马云和李嘉诚的观点得到市场数据的印证。对于普通购房者来说,现在确实没有必要着急买房,因为未来房价大概率还会进一步下行。以下三点原因尤为关键:

1. 房地产调整趋势无法逆转

从1998年房改到2021年,我国房价经历了长达23年的上涨。这种“只涨不跌”的神话,在2021年戛然而止。按照国际经验来看,一个国家的房地产市场经历20年以上的繁荣期后,往往会迎来调整周期

目前国内房价依然较高,部分地区的房价收入比远远超过合理水平。为了让楼市回归理性,未来房价会逐渐与居民收入挂钩。买房的最佳时机可能还没有到。

2. 居民收入支撑不起当前高房价

房价收入比失衡是导致购房意愿下降的重要原因

  • 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普遍达到40,即居民需要不吃不喝40年才能买房;
  • 二三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也达到25左右,这意味着大部分普通家庭需要25年收入才能买下一套房。

同时,过去三年的疫情让不少家庭的收入减少,甚至面临失业危机。即便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下调,很多人依然没有能力承担高额的房贷。此外,购房者变得更加理性,冲动购房的现象已经减少。

3. 房价持续下跌,市场信心不足

过去,房价上涨创造了“赚钱效应”。只要房价年涨幅超过20%,很多人都会选择投资买房。然而,随着房价持续下跌,这种“稳赚不赔”的逻辑已经被打破。

举个例子:上海一位网友透露,他2022年花520万元买的房子,如今市值仅剩335万元,两年时间缩水了35%。在房价下跌的背景下,炒房者纷纷抛售,而刚需购房者则持币观望,进一步加剧了房价的下行压力。

利好政策能否拯救楼市?

为了刺激房地产市场,政府已经推出了一系列救市政策:

  • 降利率:首套房贷利率降至3.2%,较此前下降约2个百分点;
  • 降首付:部分城市首付比例降至1.5成;
  • 减税费:购买140平方米以下住宅契税统一为1%。

尽管政策力度不小,但效果却并不明显。一方面是因为市场对未来房价缺乏信心,另一方面,购房者也在等待更大的价格调整空间。因此,即便有政策支持,2025年房价短期内依然难以企稳。

买房建议:2025年再等一等更划算

综合以上因素,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2025年“再等一等”是更为理智的选择。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调整,未来可能出现以下趋势:

  1. 房价进一步回调:购房成本将继续降低,等待可以省下更多钱;
  2. 市场回归理性:房价与收入挂钩,买房压力将有所缓解;
  3. 政策支持加码:未来可能出台更有利的购房政策。

对于刚需购房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购房时机。如果有明确的居住需求,可以选择地段优越、价格合理的房源;如果购房需求不紧迫,建议耐心观望,等待更好的入市时机。

最后

马云和李嘉诚的观点传递出一个信号: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成过去,未来房价将以“稳中有降”为主基调。 在这样的背景下,2025年“再等一等”或许是更明智的选择。

当然,最终买房与否还是取决于个人需求和经济实力。无论市场如何变化,理性购房、量力而行,才是实现居住梦想的最佳路径。你怎么看待2025年的房价趋势?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