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时隔9个月,中国商务部对欧盟进口白兰地进行的反倾销调查终于靴子落地。近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今年第42号公告,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决定自今年10月中旬起,进口经营者在进口被调查产品时,应依据公告所确定的各公司的保证金比率,向海关提供相应的保证金。据公告,此次被调查的产品,具体为原产于欧盟的进口装入200升以下容器的蒸馏葡萄酒制得的烈性酒。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欧盟不顾中方强烈反对,执意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此举一出,舆论哗然。有人说,这是欧盟的“双标”行为,一边高喊自由贸易,一边却大搞贸易保护主义。也有人说,这是欧盟“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损害的还是欧洲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而在这场风波中,法国的角色尤为引人注目。作为欧盟内部的重要成员国,法国一直是推动对华关税措施的积极倡导者。
其实众所周知,反倾销主要涉及的是贸易过程中产生的不公平交易行为,指的是某个国家或地区以低于正常价格向其他国家或地区销售商品,从而导致了其国内产业受到损害。反倾销措施通常是由进口国或地区采取的一种保护性措施,以阻止这种低价销售行为并保护本国或地区产业免受不公平竞争的影响。此时中国商务部门对欧盟出台反倾销政策主要是防止欧盟自贸协议成为白兰地产销的通道,这一保证金政策无疑将给欧盟相关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的决定并非毫无根据,在调查过程中,商务部收集了大量的证据,证明部分欧盟白兰地进口商确实存在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中国市场倾销产品的行为,扰乱了中国国内白兰地市场的正常秩序,损害了中国白兰地产业的利益。为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国内产业的合法权益,中国政府决定采取反倾销措施,这既是维护自身利益的必要之举,也是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据外交部网站10月11日消息,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应约同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通电话。,博纳就近期欧中经贸关系阐述了法方看法和关切,表示法方高度重视两国元首达成的合作共识。欧洲坚持战略自主,致力于营造公平的营商环境,无意将中国企业和产品排除在欧洲市场之外,希望通过协商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王毅说,法国是中国在欧盟内重要经贸伙伴,良性健康的中欧经贸关系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不久前,我们在出席联大期间就中欧贸易摩擦深入沟通,都认为中欧不应打贸易战,应坚持通过对话谈判妥处存在的分歧。
此外,中国近年来在多边国际组织中逐渐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贸易战一旦打响,受伤的不止是单一国家的行业或市场,而是对整个欧盟的贸易带来波动。这一回合,商务部的决策不仅是对法国的提醒,也是在向欧洲其他国家发出信号:在全球贸易规则面前,任何挑衅都不会轻易被忽视。对这些喜欢跟风的国家,我们这回也就直白一点、直接一点,告诉他们是“出于实力地位考虑”。看到中方这一回击,想必其他国家也会谨慎对待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欧盟方面针对对中国增收关税的这件事表现得态度还是非常的强硬。并且表示已经经过了一系列的调查,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但是让其拿出证据来,拿出的却只是一些根本不足以证明的东西。希望这些国家能够明白,再这样下去,会有更多的国家成为斗争的牺牲品。中国方面一直秉承着谈判解决问题的态度,这些国家是完全可以和中国谈一谈的,没必要把事情搞得这么僵。同时冯德莱恩也应该清楚,被美国控制下去对欧盟并没有什么好处。
总而言之,我们注意到,在中方采取反制措施后,法国《费加罗报》还在报道中批评中国,称中方曾对马克龙承诺,不会针对法国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如今这么做是“违背承诺”。这显然是一厢情愿了,因为马克龙自己也曾对中国承诺,会在中欧贸易摩擦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双方协商发挥积极影响,因此怎么看这个事情也是法国食言在先。而且针对欧盟的白兰地,中方在调查结束后,并没有立即采取措施,这已经是给了机会,奈何法国并没有与中方相向而行。
同时面对中国的反倾销措施,法国白兰地业界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企业应加强对中国市场的研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以便能够迅速调整产品策略,法国白兰地生产商可以考虑与中国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当地的市场优势,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法国政府也应加强与中国的沟通,寻求通过外交渠道解决贸易争端,长期以来,中法两国在文化和经济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双方可以通过对话与协商,寻求利益的平衡与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