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公司在面临巨大挑战,或有重大调整的时候,都会选择发内部信告知公众。而最近星巴克和喜茶都在发公开信,对我们来说,有那些启发呢?
2024年9月9日,星巴克新CEO布莱恩·尼科尔(Brian Niccol)正式上任,一周后9月11日发表了公开信,主题为《回归初心》!
无独有偶,喜茶在9月18日向事业合伙人同样发布了一封内部信,主题为《为用户创造差异化的品牌和产品》。
这两封信的背景都是公司面临着巨大挑战,如前所未有的环境巨变和消费形态革新,消费紧缩、多变市场、行业内卷、资本压力时,或者说他们被「卡住了」时,对“错误”的反思和明天的“行动”。
今天,让我们先从①洞察问题②解决之道③行动步骤三个角度拆解两封信,找到其中一些有价值的动作和启发;然后“借假修真”,提出消费紧缩时代,新消费品牌的三个“向上”之道!
一、星巴克VS喜茶公开信之“反思”和启发! 1. 星巴克的反思和解决之道
反思——“忘记或者丢掉了初心”。
解决之道——“今天,我做出一个承诺:我们将重回归星巴克的初心。我们将重新关注于一直使星巴克与众不同的东西——一个欢迎人们聚集的咖啡馆,由技术娴熟的咖啡师手工制作最优质咖啡。这是我们永恒不变的特色。我们将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
品牌猿认为:尼科尔洞察到星巴克困境的根源——责任是“我们(星巴克)”,并且在解决之道上找到了本质:初心(独一无二)、咖啡馆(第三空间)、咖啡师(伙伴),优质产品和推陈出新。
2. 喜茶的反思和核心策略
反思——“供需不同步和有限的需求,让当前行业陷入了同质化竞争,持续消耗着用户对茶饮产品和品牌的热情。”
解决之道——“我们认为,对于当前挑战有效的「应对之道」,就是极致地为用户创造「差异化」的产品和品牌体验。跳出同质化、创造差异化,需要我们共同展开切实的行动和举措。”
品牌猿认为:喜茶并没有洞察到困局的真正原因——即正在丢掉自己的“灵魂”,而是把责任甩锅给供需不同步、需求变少和行业竞争。
非常简单的逻辑:①用户喜新厌旧是永恒的心理;②中国茶饮同质化竞争不是一天两天;③当前环境下,依旧跑出来品牌,如瑞幸和霸王茶姬。
想想看,从一个充满创新和惊喜的品牌,逐渐被资本和加盟商左右,喜茶的问题只是在市场和同行吗?
此外,品牌猿对喜茶的“核心策略”有两点看法:
品牌猿曾多次强调「差异化」,今天借此重新梳理一下:
首先,「差异化」不是一种策略,而是一种思考方式,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来源于倾听、观察、吸收和尊重的精神状态。更重要的是,「差异化」还是一种承诺,一种要理解人们,让人们知道“是的,我们懂”的承诺。
其次,差异化有三个境界——从「与众不同」到「不同凡响」和「独一无二」。
事实上,前两年的还喜茶充满了“灵性”和“灵感”,品牌猿也非常认同创始人聂云宸那句话,即“我们希望传递茶饮的整套文化,包括灵感、设计感,还有酷感”。
然而,自从开放加盟以来,“灵感、设计感和酷感”逐渐淡薄了,甚至可以说,曾经多有“灵感”,今天就有多“平庸”。
二、星巴克VS喜茶公开信之“关键行动”和启发
有趣的是,二者都有四个关键行动。
1. 星巴克的四个关键行动
星巴克新CEO布莱恩·尼科尔提出的具体方法——“我们将首先专注于四个关键领域”:
注意第四点——「讲好故事….我们不会让别人定义我们是谁」,这就是品牌猿上文提到的「独一无二」。
显而易见的,星巴克从战略格局到战术步骤,是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行动纲领。
反观前任CEO纳思瀚2023年上任时制定的品牌重振计划:“3+2战略”,即提升品牌形象、加强和扩展数字化业务、使星巴克更加全球化、为股东带来更大回报、重振伙伴文化。似乎都没有错,但,缺少了「用户」!
2. 喜茶四个关键行动
同样的,喜茶也制定了“我们的行动”,简单来说就是:
品牌猿认为这里存在三个问题:
第一、“没有用户,没有用户,没有用户”,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即使内文多次提到“用户”,也是站在企业立场和为了激活“消费热情”(请细品内文说法)。
第二、降低了灵魂&文化对品牌的重要性。
作为喜茶的灵魂和核心,如何深化、优化和提升“灵感”理应是变革的关键。就如“第三空间”之于星巴克,这是喜茶的独一无二之处,也是持续为用户提供价值的所在,而不是“差异化”(第3点)。
第三、反复强调「差异化」,可能会导致为差异化而差异的新困局。
此外,尽管「员工」从来不是中国茶饮和咖啡品牌关注对象,但在如此一个劳动密集的行业中和00后的时代,以星巴克伙伴和胖东来“对员工好”为启发,假如有一个茶饮品牌率先为「员工」做点事,也足有傲笑一下。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单看喜茶的四个行动非常合理,一旦对比星巴克,差距尽显!
3. 启发——价值和价值思维
如果继续深挖星巴克&喜茶公开信中“行动”上的偏差,那就是双方的「价值思维」。
对新消费品牌来说,树立「价值思维」至关重要的。其他如用户体验、差异化的品牌和设计,都只是“创造价值”这一目标的方法和工具,而非目标本身。
那么,目标是什么呢?就是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所说:”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为用户持续创造新价值”。
送上四位商业领袖对「价值」的认知:
让我们再了解一下“产品思维”,“问题思维”和“价值思维”的区别:
以此视角,喜茶似乎在弱化对”灵感”的价值思维(以灵感激发用户需求),重新回到传统的产品思维中(追求差异化)。
这个时候再看霸王茶姬的“价值”,似乎正走在正确的路上。
三、消费紧缩时代,新消费品牌的三个“向上”之道!“价值”是用户购买的永恒主题,而每个时代的“价值”因为人群需求和消费行为的变化而不同,追求「绝对价值」本质就是永不停息的追求变化。
——铃木敏文
众所周知,现今的市场环境中存在着三个明显的变化:
面对变化,借李善友教授的“世界向前,我们向上”,品牌猿给出三个「向上」之道!
1. 持续开发新品,创造新价值!
有别于学院派,7-Eleven创始人铃木敏文为「营销」下了一个接地气的定义:所谓营销,就是提前察觉或挖掘市场中的潜在需求,持续开发下一个畅销商品。
他还践行了一个可迁移的思维模型「站在用户立场思考」,并给出了4步方法论:
典型的例子是奥乐齐和胖东来,一个低价中品(9.9元系列),一个高品合理价格(贵的有道理),都是深入挖掘”作为用户感受”和“努力实现”的结果。
再次提醒:推新品不是目的,为用户创造新价值才是目标。
详细方法请参见品牌猿文章《28000字,解锁7-Eleven「站在用户立场思考」:如何持续为用户创造新价值?》。
2. 给出(重新定义)促成购买行为的合理理由
再次祭出铃木敏文这位90岁老人,在2024年新书《7-Eleven待客之道——如何把客户体验做到极致》的洞察:当下的用户消费观已经从“物”的层面转换到“事”的层面。
所谓“物”,购买产品本身带来的价值;所谓“事”,则是想通过产品或服务获得新的体验、情绪或意义。
事实上,早在2014年《第4消费时代》书中,三浦展就已经提出——新人类追求对象从带来满足的物质,渐渐转移到「带来人生意义」的事上;换句话说,就是能够让人生和时间充实的消费。
两本书也都指出了解决之道:尽管在消费紧缩的大时代,人们不想失去现有的东西和“规避损失”心理加强,这并不代表人们不愿消费,而是指他们越来越渴求“正当化消费的理由”。
就像瑞幸腾云美式跨界再次成为爆品一样,它给了”男性购买力”一个合理化消费的理由!再比如盒马的“苹果16”,满足消费者一种有趣&社交的心态。
这个方法应用在创新上,就是「意义创新」,即重新确定值得解决的问题的新愿景。不仅采用新的方式,而且基于新的理由:它提出了人们使用某物的新原因,一种新的价值主张,对市场中哪些产品具有重要意义给出了新的诠释和新的方向。
3. 建立新关系新社群
数字让地球村成为现实,
远古时代的部落精神得以重生。
传统的企业把时间花在寻找目标人群,
把钱花在对他们的营销上。
聪明的企业正在创建部落,
大批的追随者成为义务的推广员。
发展真正忠实的追随者,组建自己的部落,
发挥一呼百应的号召力,这才是真正的影响力!
——《部落Tribe》赛斯·高汀 (Godin.S.)
董宇辉为什么能够借助“丈母娘”对抗资本?雷军的小米SU7出场即巅峰的“勇气”来自哪里?蔚来依靠什么在跌跌撞撞中始终保持向前?阿那亚社群,北辰青年社群,一席社群这些新社群为何越聚越旺?
另外,是什么力量帮助LEGO乐高在2004年从濒临破产到全球第一大玩具公司?Lululemon露露乐檬又是如何在短短6年内(2018年兴起)成为全球第二大运动品牌?Airbnb爱彼迎凭借什么从共享民宿进化成为一个社区主导的超级生态品牌?抖音TikTok又是依靠什么8年成为全球顶级新势力?
事实上,我们从私域运营、直播电商、新社群、内容创作者、超级用户等种种现象,早已看到了新营销甚至是新商业的走向和变革:未来将是一场动员之战——谁最成功,谁最活跃,谁发展得最好,谁最开放,谁给的权力感越多,谁就能赢得追随者,就拥有引导、激发和利用追随者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那么,今天和明天,我们要做的是什么?
如果想更深度了解,请参见品牌猿创文章《玩转「超级用户计划」系列》,定能启发!
最后,继续送铃木敏文一句话:通往未来,没有现成的路可走!但是,无论路通往何方,都是一个改变自我的契机,切不可将自己的未来道路铺设在过去已走过的延长线上。
专栏作家
品牌猿,公众号:品牌猿创(ID:brand-yuan),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新商业生态的窥探者,品牌战略顾问,专注品牌创新与进化。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