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裴熔熔】消费金融公司ABS业务再添新成员!
9月1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发布批复,核准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米消金)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此次批复,意味着拿到ABS入场券的持牌消金公司增至21家。小米消金也成为继中信消金、浙江宁银消金之后,年内第3家获批开展ABS业务的消费金融公司。
天眼查信息显示,小米消金成立于2020年5月28日,注册资本15亿元,经营范围包括:发放个人消费贷款;接受股东境内子公司及境内股东的存款;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等。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农商银行对该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50%、30%。
近年来,在扩内需、促消费背景下,消费金融机构加速“补血”。在此背景下,如何增强资金实力,提升抗风险能力,提高发展质量,突出消费信贷功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成为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必答题”。优化融资结构变得尤为迫切。
长期以来,消费金融公司资金来源依赖于自有资本金、股东存款、同业借款、银团贷款。在利率持续下行的当下,此类传统融资模式为机构持续发展带来较大压力,并由此限制了消费金融公司“扩内需、促消费”功能的发挥。
为提升消费信贷覆盖面,促进金融服务扩大内需,有效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促进消费升级,2023年8月央行出台政策,提出要大力支持消费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积极开发特色消费信贷产品,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当年年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消费金融”,为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注入强心剂。
在一系列政策助推下,消费金融公司发行ABS迎来热潮。大河财立方记者据Wind数据统计,2023年,国内消费金融公司共发行18笔ABS,规模合计251.41亿元,发行规模和发单量均创下历史新高;今年以来,截至9月14日,已有中原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南银法巴消费金融等5家顺利发行ABS,合计7期106.76亿元。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徐晟看来,通过发行ABS、金融债券等融资方式,锁定长期限、低成本资金,可以进一步降低消费金融公司的融资成本,增厚资金实力,提升稳健发展能力,也为消费金融公司在提振消费、扩大内需进程中担当和作为打开了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消费金融公司发行ABS存在门槛。
根据2024年3月公布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只有经营状况良好、符合条件的消费金融公司,方可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及其派出机构申请资产证券化业务等。据Wind统计,已开业的31家消费金融公司中,仅有马上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等13家发行过ABS。
责编:陈玉尧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上一篇:万达转让泰州一万达广场商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