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不再紧跟美国,朔尔茨曝光重磅消息!德国代表正式抵华,信号特殊
迪丽瓦拉
2024-08-31 08:10:25
0

据上观新闻报道,8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北京会见由德国联邦议院社民党党团主席米策尼希率领的社民党代表团。王毅表示,中德都是世界重要经济体,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今年是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也是中国同德国社民党建立关系40周年,中方高层4月同朔尔茨总理举行会见,为两国关系发展把舵定向。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中国商务部财务司负责人主持召开会议,听取业界和专家学者对提高大排量燃油车进口关税的意见建议。有关行业组织、研究机构和汽车企业代表参会。此前有消息指出,中方正在推进提高大排量汽油车进口暂定关税的相关程序。据中国乘联会数据,当下欧洲每年出口到中国的2.5升排量以上的乘用车总金额已达180亿美元,高于中国2023年出口到欧洲电动汽车的金额。若中方提高临时关税税率,德国宝马、奔驰等车企将最先受到冲击。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副会长赵晋平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需要提升国际化水平,来巩固和提升全球市场份额,但部分西方国家“脱钩”“断链”的行为,对中国企业重组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企业如果还留在本土,很可能会遭受相应的封堵,“走出去”到东盟国家布局,是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选择。

“尽管德国努力减少对亚洲大国的依赖,但其对华投资仍在增长。”德国之声26日报道称,德国政府去年发布首份“中国战略”文件,文件中德国总理朔尔茨谈到减少对华依赖的必要性,然而,根据德国央行的数据,今年1月至6月,德国的对华直接投资达到72.8亿欧元。报道称,如果德国企业继续像前六个月那样向中国注资,德国对华的外国直接投资(FDI)今年有望翻一番。

中德两国在经贸领域有着长期的合作历史和良好的合作基础。许多德国企业在中国已经深耕多年,建立了完善的生产、销售和服务体系。特别是,德国化工类企业在中国投资建设的工厂已经成为其全球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企业不会轻易放弃在中国的既有优势和市场份额。此外,中德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也开展了众多合作项目,为德国企业拓展了新的市场和发展机遇。

德国主要商业游说团体德国工业联合会(BDI)中国问题专家弗里多林·施特拉克表示,疫情和苏伊士运河危机让许多企业开始警惕供应链瓶颈,他们决心推进本土化生产重组区域供应链,以此降低供应链面临的各种风险,他们尤其在中国是这么做的。去年12月,德国央行在调查8400家企业后表示,德国企业,尤其是与中国有来往的企业近年来试图推动供应链多元化,结果推高了生产成本,而且成本仍在进一步上升。

美国研究机构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分析师对《金融时报》称,过去五年,德国对华投资持续占到欧盟27国对华投资总额的一半以上,主要归功于德国汽车制造商。“德国大型车企对华加大投资并不意外。”对外经贸大学教授、中国-欧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史世伟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德国几大车企在华营业额均占其总营业额三成以上,“中国是其最大市场”。2023年,大众、奔驰和宝马在中国市场销量分别占其总销量的35%、36%和32%。

专家表示,德国直接投资的增加反映了大众汽车(Volkswagen)等公司奉行的“在中国,为中国”的新战略,旨在将更多生产转移到它们最大的市场之一。

不少德企瞄准中国庞大的绿色市场,纷纷加大在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投资力度,总的来说,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深入转型,德企在华投资正从传统制造业向新兴产业领域不断延伸拓展。无论是新能源、数字经济还是绿色发展,德企都在不断优化在华布局,以抢占先机、增强竞争力。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合作中,中德双方必将在更多前沿领域实现深度融合,为两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如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洛佩兹所言,当前中国正推进高质量发展与碳中和,这给该公司在华业务带来了更多发展潜力。眼下,中国正以更大力度推动营商环境改善。针对外企关心的公平竞争问题,中国商务部官员近日称,将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方面的国民待遇,一视同仁支持内外资企业参与大规模设备更新、政府采购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美元美股美债:但求同年同月同日... 财联社消息,面对倒行逆施的“懂王”,全世界的投资者本周一再度交出了它们的市场交易“答卷”:抛售一切美...
国际金价突破3500美元/盎司... 4月22日,受美元走弱、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攀升所引发的避险需求催化,国际黄价连续4日续刷历史新高。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