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楼市很难。
前几天,全国新房市场的7月数据曝光——成交面积环比下跌44%,销售金额环比下跌46%。5.17新政之后的第二个月,中国楼市似乎在加速下跌,天气有多热,楼市就有多冷。
现在是否是中国楼市的至暗时间?
刚刚举行的2024年博鳌地产论坛上,地产大佬和经济学家们讨论起了一个话题——“我们是否会失去多少年?”樊纲、陈启宗、陈淮、陆挺四位大咖,将当下的中国房地产和90年代的日本房地产衰退做了比较。
比较一致观点是:我国房地产的问题和当初日本比较相似,甚至更复杂、更艰难。陈淮教授甚至认为:“如果我们能像日本这么失去的话,那也很不错了!”房地产行业的艰难,由此可见一斑。
01
当下楼市面临市场调整的大周期,蜷缩或蛰伏成为一种流行格式。我国的住宅销售面积较之3年前的峰值,已经下滑了5成。房价也下滑了25%。
今年,美国投行高盛曾对比日本和美国两个市场的衰退历史。抛出高盛答卷——我国房地产向下调整时间才过半,要复苏还得再等3年,到2027年三季度探底成功。
为什么是2027年第3季度?
日本房价从1991年跌到了2009年,跌了整整72个季度,即是18年。而美国房价从2006年跌到了2012年,下跌了24个季度,即6年。由于中国经济规模与老美比较接近,高盛用美国模版预测了中国楼市:我国楼市从2021年第三季度达到峰值以后就进入了下跌阶段,到现在刚好3年,行至中途。
必须感谢高盛嘴下留情,如果它按照中国网民认同的日本模式来预测,18年的萧条,那真是寂寞犹如大雪崩!
咱们简单推算:前三年销售额跌了一半,房价跌了四分之一。按这个速度再调整3年,房价还再跌40%,市场规模缩减到原来的三分之一。相当于届时房地产市场将恢复到出厂设置模式,这听上去是一个惊悚故事。
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中国房地产的周期也不大可能重走一片老美的套路。林毅夫说过:西方主流经济学对中国是“失灵”。过去70多年的历史证明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正是因为我们结合自身优势,通过创新打破了西方经济学的局限。
按佛家对世界生灭变化的描述,当下楼市大抵已处于“成住坏空”的“空”的阶段。按经济学对行业周期“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的四阶段划分,现在大约已是极萧条阶段。必须注意:无论佛家还是经济学家,都认同事物发展具有周期性,终点,往往即是起点,“空劫”之后即是“成劫”,萧条之后必有复苏。
02
尽管市场极度深寒,经常熬夜的小伙伴都知道:一天之中,最黑最冷的时间是黎明之前。那时我们会将自己蜷缩在避风的角落,倒数天光破晓那一刻。
这段时间,房地产市场连续出现多重信号,昭示着它离底部越来越近。
房价收入比大降,购房压力骤减
房价收入比,一向是用来测量购房压力的关键指标。官媒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4年这5年间,随着居民收入的稳定提升和房价不断的下降,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均值已经从16.03降到了11.78。五年前,咱们买一套房子要不吃不喝干16年,现在只要12年,少奋斗4年。
房价收入比11.78会是什么景象,我们可以参考成都。这座城市的房价收入比为11.71,最接近35城的平均水平。
实际上,从买房压力来看,成都可以划分为两个市场。
目前,5+2区域新房市场成交总价中位数,最高是高新区1200万元/套,最低是成华区310万/套。按成都目前的房贷利率和310万/套的最低中位数计算,在主城区买一套房,每月要还11000多元的房贷,这对普通老百姓家庭来说仍是不小的压力。
但如果看二手房市场,房价成交中位数为120万,30年按揭每月还款4400元,相对来说轻松得多。
新房和二手房在还贷压力上的巨大差别,解释了一个现象——为什么成都二手房成交套数占比越来越高。两年前,成都二手房成交套数才刚刚超过新房,到2024年7、8两月,二手房成交量差不多是新房的3倍。
房子的投资属性悄然显现
据传,被市场称为“炒房教主”的O神今夏已经带来炒房分队开始行动了。由于这几年O神被频频“打脸”,他的行动固然不能作为房价筑底成功的关键证据。但是,统计数据显示,不少城市的房子的确又有了投资价值。
数据机构诸葛找房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50个重点城市的平均租金收益率已经回升到了2.03%,达到近5年来的最高水平。值得注意的是:8月23日,多家银行纷纷下调存款利率,5年期存款利率从之前的2.0%下调到了1.8%。如此,房子租金收益和存款收益之间出现明显的利差。
要知道,金钱天然具有逐利属性,当房租比存款利息更具有理财功能,钱会流向何处就不言自明了。
专项债下场收储是明显信号
有消息称:决策层正在考虑允许地方政府利用专项债资金收购待售存量住房。
坊间猜测,在去库存的大背景下,这项政策将很快落地。事实上,两个月前,利用专项债收购房企闲置土地的新规就出台了。这一次动用专项债下场收购新房,无疑是又打了一个政策强力补丁。不仅可以解缓房企的资金压力,还可以调节新房市场的供求状况。
更有坊间人士揣测:国家队加速进场收储,更像是股市中的一种“底部建仓”行为,它是市场触底的明显信号。
1.4万亿资金定向流入房地产
这段时间,国家有两个动作耐人寻味。一方面,央行出手打压国债市场;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已审批5392个白名单项目,审批通过融资金额1.4万亿元。一抑一扬之间,国家对房地产的态度已经明显不过。有人分析,近期进入房地产行业的融资规模差不多有小3万亿,力度不可谓不大。
老美降息,利好中国
今年以来,美元一直在加息和降息之间反复横跳。但8月23日,一向措辞谨慎的美联储鲍威尔挑明了美元降息的打算。他说:“货币政策调整的时机已到来”。
传闻中的美元降息时间点——9月,已越来越近了。甚至连没有花过美元的人都知道,美元降息会带来人民币升值。其利好包括三方面。
第一,资金会从美国外流,我国的资本市场也会因此而受益,投资市场会更活跃;
第二,美元降息会带来汇率变动,中国企业持有美元利息会降低,债务压力得到缓解。
第三,降息意味着美元暂时停止对世界的收割,我国的货币政策也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间——譬如进一步调整利率,加大放水。
注意:这可不是空穴来风,央行行长潘功胜刚刚发声:“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合理的消费融资需求。”
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房地产市场接下来的表现。就像陈启宗在博鳌论坛上的发言一样——
虽然寒冬尚未过去,春天尚未来临,但市场已经见了底。只要你不是从前的疯子,就无需担心,只需安待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