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天下财经》)今年夏天,全国多地遭遇高温天气,空调的销量也不断攀升。今天的《智造中国 调研一“线”》带您走进位于山东青岛的一家智能空调工厂,今年上半年,这家工厂的产量同比增幅超过60%,且大多要销往海外,“智造”产线如何赋能空调的生产效能?
产线装上“大脑” 智能排产提升效率
总台央视记者 赵鹤:和普通的产线相比,这家工厂的产线有点“洋气”:在这里生产的产品不仅销往国内,还有大量来自海外的订单。例如即将销往中东地区的一个空调型号,考虑到当地极端高温天气较多,销往那里的空调就都要配备一个名为“凉芯桥散热器”的部件,这个部件能够让空调在哪怕62摄氏度的高温下正常运转,但这样一来这种空调外机就和其他产品产生了区别,无法用同一个生产模式和标准进行批量化生产,像这样的例子在这个工厂的生产中非常常见,目前这里的13条产线需要承接130多个国家不同产品的生产任务,如果单纯依赖人的经验去调度排产,效率就会非常低,因此研发人员给这条产线装上了一个“大脑”,来辅助人们进行智能排产。
海尔胶州空调互联工厂工程技术平台长 李鸿军:我们的产能学习曲线是根据生产线和产品的不同实时变化的,可以在排产时自动生成13条生产线到周、到日的生产计划。每个颜色都代表订单的紧急程度,通过智能排产,我们的排产效率提升了32%、准确率提升了30%。
实验室上“云” 多端共享实验数据
总台央视记者 赵鹤:产品订单有多少,归根到底还是要看技术实力。产品样机在生产出来后可以拿到产线上的实验室来进行极端气温、噪声等实验和测试。不只这里的实验室,这家企业位于其他地方的单体实验室的数据也能够汇集于此,这就解决了原本各个实验室数据不互通带来的数据量不足、相同的实验重复进行等问题。同时,当这些不同的实验室“联合”在云端,实验室本身也在变得更加“聪明”,能够基于海量的实验数据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快速给出智能诊断,相比于之前“单打独斗”的实验模式,现在的诊断效率提升了75%。
绿色低碳成产品新追求 以旧换新让“绿”风吹向市场
总台央视记者 赵鹤:空调是能耗大户,除了考虑生产的效率,这条产线也正在努力让生产的产品更加绿色化、低碳化。这两年,通过技术迭代,这里正在生产着一种运用了“可变分流”技术的产品,这种技术有些类似于潮汐车道,让空调里的制冷剂在制冷和制热时能够沿着不同路径运行,从而更高效地达到制冷或者制热的效果。通过这种技术,单台空调每年能够减少458度电的能耗,相当于多种植20棵树所带来的年碳减排效果。
今年以来,在我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支持下,像这样更为绿色低碳的产品正在更多地从工厂“走”进消费者家中。
海尔智家空气产业中国区市场总经理 顾肖慧:现在我们大多数的产品都是绿色低碳的。为了支持国家政策的落地,我们又增加了企业补贴。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潘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