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联社报道,美国财政部日前公布了2024年5月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报告显示,5月份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创下历史新高。不过,美国前两大海外“债主”日本和中国在当月双双选择了减持,这也是年内首次出现中日同月减持美债的情况。报告显示,中国5月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环比下降了24亿美元,至7684亿美元。这是至少1年来,中国美债持仓变动(无论增加还是减少)规模最小的一次。
“美国国债首次突破35万亿美元。”《纽约时报》29日称,提醒人们美国所陷入严峻财政困境。美国彼得·彼得森基金会形象描述:如果将这些巨额债务分摊美国民众身上,意味每人负债近10.4万美元,每个家庭负债超过26万美元。美债无节制扩张意味利息支出越来越高,挤占美国政府对公共领域投入。如果华盛顿延续当下路径,债务上限可能被反复突破,引发信用评级下调、金融市场动荡等后果,这些影响将对美国政府及美元信用造成冲击,在中长期时间削弱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主导地位。
需要关注的是,近日,中国对美国又一商品施行为期五年反倾销税。经历美国对华电动车加税、亚太地区军事挑衅以及特朗普团队威胁,中国再一次利用贸易手段对美国进行反制,针对美国近年格外关注的制造业领域进行限制。中国商务部此次进行反制,是自7月21日起,正式实施对进口美国丙酸,征收43.5%反倾销税。这已是中国今年以来第八轮对美经济贸易制裁,此前多次反制精准压制美国关键产业,此次也不例外。
但很明显,制裁并非中国想要的结果,实在是美国欺人太甚……自中美贸易战以来,美国始终未放松对华的贸易制裁。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借着“制裁俄罗斯,帮助弱势国家乌克兰”的名义,在涉俄问题上对中国实体滥施非法单边制裁。单说近几年,前有著名的“Tik Tok事件”中美国不顾人民呼声、毫无理由地制裁合理合法的TikTok软件,后有美国联合其欧洲盟友对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加关税。美国除了经济贸易上对华制裁,还多次妄图插手中国内政,“台湾”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中国反制想法和行为都很坚定,也让中美之间本就紧张态势加剧。不得不说,中国所发布其中一项反制举措起到很大成效,对美工企业人员采取制裁措施。无论对其禁止之后交易合作,或者禁止签发签证行为,都让相关人员再三考量走的每一步路。现如今美国内部,无论经济政治都存在巨大问题。经济存在通胀的问题,政治又有非常明显对立,种种矛盾让美国现如今局面变得岌岌可危。正因如此,拜登选择将中国视作自己莫大的“威胁”,然而过于强硬的姿态得到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事实上,如果追根溯源去看,美国如今债台高筑完全是咎由自取的结果。自上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增速放缓以来,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政府便开始了大规模举债,以弥补财政收支缺口。此后,这仿佛成了美国的一种惯用做法,到了新世纪,随着美国911事件、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一系列主动或被动的原因出现,美国依旧没有改弦易辙,这也为美国日后的危机埋下了伏笔,比如2023年多家美国银行的暴雷,便成为了美国金融走下坡路的标志性事件。如今美债突破34万亿大关,其实怨不得别人。
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面临进一步财政压力,导致用于公共服务或未来应对金融危机、流行病或战争等不利冲击资金减少。近期,越来越多美国政商界人士和经济学家表达对美国债务问题担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警告,美国政府债务水平高且不断上升,有可能推高全球借贷成本,破坏全球金融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财政事务部主任维托尔·加斯帕尔指出,美国宽松财政政策对全球利率和美元施加上行压力,推高了世界其他地区的融资成本,从而加剧了现有的脆弱性和风险。
中国目前俨然已经从美国加息被动的地位,逐渐转变为运筹帷幄的地位,目前汇率走势全在中国的掌控之中,中国的人民币逆增长,是一次漂亮的逆风翻盘。人民币的增长,其实早在意料之中,在以往美国加息造成人民币缩水的情况下,人民币也不止一次逆向生长,这是对人民币在国际市场地位坚挺的最好印证。其实对于美国来说,最想收割的就是中国,但是事与愿违,所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每次当美国有意针对中国的时候,中国都可以绝地反击,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事情到了这一步,全球“去美元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了,以我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都坚定站在“去美元化”这一方,美国以美元制霸全世界的历史将不复存在。美元并不是不可取代的,金砖国家、非洲、东盟等地区都有放弃美元的打算。大家之后可以通过本国货币结算,也可以通过货币互换的方式来进行国际之间的贸易。“过度依赖美元”的思维只会让大家的经济安全受到威胁,同时还会让大伙成为美国手中的工具。因此依靠货币互换等贸易方式,势必成为未来国际交易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