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网报道,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近日发文称,美国对包括电动汽车及其电池在内的一系列中国进口产品大幅加征关税的部分措施将被推迟“至少两周时间”。美方发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宣布在原有对华301关税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以及钢铝、港口起重机、个人防护装备等产品的加征关税,涉及总金额180亿美元,生效时间从2024年到2026年不等。
美方解释需要审查公众意见,做出修改才能决定。有消息称是因为业内的反对意见太多了。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里,美国政府相关部门,就收到了1,000多份的反馈意见,大大超出他们的预料。而且这些反馈意见,往往来自于一些比较资深的部门。和重要的厂商,这些厂商的意见都说,不能给中国再加关税了。所以美国相关部门说,要重新再考虑一下这件事。推迟两周到三周,再决定是否给中国相关商品加关税。我们知道,从特朗普时代开始,美国就祭起了关税这根大棒。
拜登政府加征关税的决定此前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多方批评,被认为可能损害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IMF 批评称,最坏情况下,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可能会减少约7%。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关于提高关税,特别是围绕港口起重机,美国相关业界团体表示强烈反对。对此,中国商务部曾回应称,美方出于国内政治考虑,滥用301关税复审程序,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世贸组织早已裁决301关税违反世贸组织规则。
除了新关税政策的推迟外,拜登政府原计划下月公布一项新规则,进一步限制美国及其盟友对华出口半导体技术和设备。相关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美国盟友的强烈担忧,尤其是日本、荷兰、韩国等芯片主要生产国,都纷纷跟美国唱反调,要求美国放宽限制,保障自身利益。对此,拜登政府也不得不选择妥协,最终决定将日本、荷兰、韩国以及其他30多个国家列入豁免名单,准许他们继续向中国出口不那么高端的芯片制造设备。
在这场复杂的国际贸易博弈中,美国的策略值得我们深思,长期以来美国一直试图离间欧盟和中国的合作,希望欧盟能与美国站在一起共同对付中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美国通过各种措施影响欧盟的政策,这种做法不仅影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秩序,也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然而美国的这一做法,似乎将欧盟置于了一个尴尬的境地,美国先是制造制裁声势,然后又突然宣布推迟政策实施,而欧盟却已经冲到了第一线。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万象应约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美方称“开放且富有成效”,就像一些媒体所说,布林肯的亚洲六国行,是他的“毕业之旅”。王毅和布林肯的会晤,议题的确比较广泛,讨论了关键的双边、地区和全球问题,包括乌克兰问题、人权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美国滥用制裁和“长臂管辖”、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共识的落实情况、台海问题、南海问题等等,会谈持续了1小时20分钟。
王毅外长当面指责美方,说的话句句在理,布林肯无法反驳。王毅表示中方对美政策一以贯之,但中美关系的风险却在不断积聚中,仍处在止跌企稳的关口,中美应该共同努力,推动双方关系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