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逼孩子读书,不如送他一套房”,为卖房中介已经疯了!
迪丽瓦拉
2024-07-27 21:21:01
0

“逼孩子读书,不如送他一套房”,为卖房中介已经疯了!

做一行鼓吹一行,这本没有错,但引导焦虑,霍乱社会正确价值观就大错特错了,孩子的未来一定不是靠父母留下一套房子能翻天覆地的。

“逼孩子读书,不如送他一套房”

今天(4月12日)中午,群里有位好友推送了这个标题的文章到群里,看完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位中介已经疯了,嚯嚯完我们这一代,又开始霍霍下一代了。

没想到消息发到群里后,认同的人很多,几乎一边倒地支持这个观点,且支持的人里多数还是在深圳有房的“成功人士”。

文章用买房的好处和不买房的坏处对比,敲打出煽情的词句,心酸的细节引起大家共鸣,“让孩子有点底气”,“让孩子与自己只有一碗汤的距离”,我们这一代缺少的东西被作者大肆放大,引导大家不要让孩子走自己的老路。

说实话,我看着真的为家长们感觉到累,身体累,心更累,实在是太悲催了,自己的住房还在背贷状态,就被中介们忽悠着去解决子孙的住房。

真的是给孩子买个房,他以后就能高枕无忧了吗?

在城市按照既定节奏发展来看或许可以好一些,也仅仅是多一点点助力罢了。

想想那些年有着得天独厚条件的钢铁大省,如今也是不温不火,父亲那一辈能去做钢铁工人的都是能人,当初如日中天的东北,如今早已日薄西山,更是出现了鹤岗这样的房价,那时背井离乡安家在钢铁之乡的人,都赚了吗?

再说说煤老板的时代,路遥的《人生》里就记载了那么一段下矿的经历,本以为是长久行业,能造福千秋万代,结果呢?因为科技发展,煤的应用也是逐步被替代,那时背着行囊安家在煤窝里的人赚了吗?

说这些,就是想告诉大家,你今天以自己看好的地方给子孙后代购房,未来也许就是掉进了大窟窿,没有人能保证我们的工业时代能如此继续保持五十年,看看日渐高涨的用工成本,我觉得大城市的工业并不会一直蒸蒸日上。

所以,最好的投资永远是引导孩子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健康成长,不管贫穷富贵都能独当一面,仅仅是一个房子给不了孩子安全感。

贴吧里偶尔能看到,二十多年前购房的老深圳们,那时候倾尽一切安了家,随着房价高涨本应该高兴,最后却不得不卖掉房子逃回老家生活。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大概总结了几个原因:

① 房子涨了,身价高了,赚钱的能力没涨多少

② 小区的物业涨了,消费高了,手里可支配的钱少了,还是穷人一个。

③ 小区新进来的居民年入百万,自己年入十多万,感觉就像是住进了富人区的贫民。

不是有了房子就能安稳住在那里的,也不是给孩子一个家就能高枕无忧的,前不久和一位老朋友聊天时,他讲到很反感小区里的一些‘穷人’。

有时搞个活动,收个什么费用,他们总是墨迹,找出各种拒绝的借口,其实也就是千儿八百的支出,一顿饭钱(对于该朋友来讲)而已,他说按照我们小区的单价,大家多是不会犹豫的,只有那些继承的房产者或者拼完几代人钱包入住的人,才会如此‘小气’。

我记得老家有位八十年代的大老板,早早开上拖拉机,乡镇里出了名的万元户,给孩子留下了很好的小洋楼,当时真是气派,如今蒿草长得比人高,子女都去城里重新打拼安家。

小结

“逼孩子读书,不如送他一套房”,不管文章如何催人泪下,但价值观是扭曲的,卖房的中介已经疯了,家长不想着培养孩子更加强大,而早早给孩子留不确定的退路,就是舍本求末的下下策。

任何时候,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靠自己努力奋斗都比给个住房要强得太多,何况太多孩子长大了都会远离父母,也许我们这一代费尽心机买的房,到几十年后轻而易举就可以完成,也许会和我们村的富人那栋小洋楼一样长满蒿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美元美股美债:但求同年同月同日... 财联社消息,面对倒行逆施的“懂王”,全世界的投资者本周一再度交出了它们的市场交易“答卷”:抛售一切美...
国际金价突破3500美元/盎司... 4月22日,受美元走弱、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攀升所引发的避险需求催化,国际黄价连续4日续刷历史新高。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