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方观察|新一轮存款降息周期到来了
迪丽瓦拉
2024-07-26 13:51:09
0

□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徐兵

7月25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中国交通银行等六大国有银行集体宣布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这一举动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从表面上看,这是银行对存款市场的一次常规调整,但深入分析后不难发现,这背后透露出新一轮存款降息周期到来的强烈信号。

一是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化。自2021年6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优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形成方式,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这一改革消除了存款利率上限的杠杆效应,优化了定期存款利率期限结构,使得存款利率能够更加灵活地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

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机制的逐步健全,银行根据市场利率变化自主调整存款利率的能力显著增强。此次六大行集体下调存款利率,正是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的具体体现。

二是净息差收窄压力下的必然选择。净息差是银行盈利的关键指标之一。然而,近年来受宏观经济波动、银行持续让利实体经济,以及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历史低位1.54%,较年初下降15个基点,已跌破1.8%的警戒线。在此背景下,银行通过降低存款利率来减轻负债成本,成为维持净息差稳定、保障经营可持续性的必然选择。

三是LPR下调为存款利率下调打开空间。7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推出“降息”组合拳,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至1.70%,同时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也同步下降10个基点。LPR的下调为存款利率下调打开了空间,使得银行在降低贷款利率的同时,也能够通过降低存款利率来保持合理的利差水平。

事实上,多家全国性银行反映,在监管部门整改违规手工补息后,其6月的存款付息率已明显下降,净息差有所回升。这表明,通过降低存款利率来减轻净息差压力是可行的。

四是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看,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有助于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降低融资成本对于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回升向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降低存款利率,银行可以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优惠的融资条件,助力企业渡过难关、实现高质量发展。

五是存款利率仍有下调空间。尽管此次六大行已经集体下调了存款利率,但业内普遍认为存款利率仍有下调空间。一方面,随着LPR的进一步下调,银行需要继续降低负债成本以保持合理的利差水平;另一方面,从银行净息差压力、存款市场结构失衡以及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等方面来看,存款利率仍有下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预计未来将采取大行调整、中小银行梯次跟进的方式,确保存款市场平稳有序。

新一轮存款降息周期的到来已是大势所趋。银行通过降低存款利率来减轻净息差压力、保障经营可持续性、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是必然选择。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化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有理由相信未来存款利率还将继续下调。

对于储户而言,应关注存款利率变化及时调整资产配置策略;对于银行而言,则应充分利用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为存款进行合理定价以应对市场挑战。

责编:史健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