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六大国有银行集体宣布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这是年内六大行对存款利率的首次调整。此前,六大行分别在2022年9月15日、2023年6月8日、2023年9月1日、2023年12月22日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
从整体来看,此次调整后,六大行的两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至1.45%、1.75%、1.8%,而此前分别为1.65%、1.95%、2%。
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下调三个月、半年期、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至1.05%、1.25%、1.35%、1.45%、1.75%、1.8%,此前分别为1.15%、1.35%、1.45%、1.65%、1.95%、2%。
具体来看,此次中国工商银行三个月、半年期、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两年、三年和五年期均下调20个基点。同时,活期存款年利率从0.2%下调至0.15%,下调了5个基点。
据悉,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的调整幅度与调整后的利率同中国工商银行保持一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调整后的半年期、一年期存款利率分别为1.26%、1.38%,略高于其他五大行。
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武泽伟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随着净息差收窄,银行净利润受到很大影响,因此从负债成本着手,调低存款利率。
需要注意的是,银行业调降存款利率也在市场预期之内。
7月22日,央行官宣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35%,5年期以上LPR为3.85%,均较上期下降10个基点。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存款利率或将迎来新一轮调整。
对于存款利率调整的“必然性”,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LPR报价下调后顺势调整存款利率,有利于增强存贷款利率之间的联动,推动利率市场化。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背景下,贷款利率显著下行,而银行的负债成本保持相对刚性,息差持续压缩,加大了经营压力。同时,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且长期限存款和部分特殊存款产品定价偏高。
据兴业证券银行团队测算,本次LPR下调对银行息差的实际影响预计在6个基点以内。展望未来,该团队认为,降息将小幅拖累银行息差,银行息差仍将处于持续收窄趋势,从呵护银行息差及经营稳定性的角度考虑,本次LPR下调后,不排除后续存款利率继续下降的可能性。
事实上,去年年底由六大行带头开启的存款挂牌利率调降潮目前仍未结束。近期,云南、广西等地多家中小银行在密集补降存款挂牌利率,调整范围涉及活期、定期以及通知存款等多类存款产品,调降幅度最高达40个基点。
受访专家认为,当前中小银行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仍是对上一轮存款“降息”的补降。
“此次国有大行率先调降存款利率,预计会形成示范效应,其他银行将会跟进降息。”武泽伟说。(记者 王彤旭)
来源:中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