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场景的创新、消费新需求的拓展,将推动国货“潮品”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消费需求的共鸣,将不断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和企业潜能,更好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郭锦辉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互联网助力数字消费发展蓝皮书》显示,当前,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已超过9亿人,其中,购买过国货“潮品”的用户规模达5.3亿人,占比接近六成。66.5%的国货“潮品”用户认为国货品质已不输国外品牌。
图片来源/新华社
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国货“潮品”蓬勃发展,消费动能得到持续激发,这成为今年以来消费市场的新亮点。国货“潮品”澎湃,彰显文化自信,点燃消费新引擎,蕴藏巨大的消费潜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消费需求的共鸣,将不断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和企业潜能,更好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国货“潮品”。今年3月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培育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纵观今年上半年,各地不断“活化”文化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例如,在河南开封,“非遗里的新国潮”成为展示历史文化底蕴和城市形象的一张亮丽名片。在江西婺源,国潮范十足的文创产品成了乡村“新特产”。在天津,一部热播的纪录片《老字号共潮生》充分展现了国潮品牌的崛起与复兴。
“国风”不断丰富消费场景,这使得国货“潮品”消费持续跑出“加速度”。“国潮小吃”“新中式茶饮”“新中式蛋糕”……国潮美食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头戴簪花学士帽、身穿刺绣云肩学士服、内搭马面裙……“中式浪漫”在毕业季里被学子们纷纷穿在身上。穿传统服饰沉浸式旅游、小众“宝藏”县城、古镇村落……“国风”让文旅“出圈”,同时更“出彩”。
国货“潮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圈粉”,而且带动我国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不断增长。在福建泉州,今年上半年,“国潮泉州”品牌通过跨境电商加速“出海”,成为泉州外贸领域的一抹新亮色。中国贸促会近日发布的信息显示,目前中国品牌遍布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48个中国品牌进入“世界品牌500强”,品牌对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作用显著。
国货“潮品”消费活力十足是创新发展的生动表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需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催生广阔的文化消费市场。文化赋能成为国货守正创新的切入口,推动国货不断升级。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消费场景从线下拓展到线上,为消费者提供了国货“潮品”的货源保证,也让国货“潮品”成为传播中国形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
随着我国以消费升级为导向的产业升级提速,国货“潮品”消费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我国有全球规模最大、成长性最好的中等收入群体,孕育着大量消费升级需求。与此同时,我国正着力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夯实消费增长基础,加快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实落细。例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发布《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加速推动消费场景应用升级和数字赋能,进一步培育和壮大消费新增长点。消费场景的创新、消费新需求的拓展,将推动国货“潮品”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
国货“潮品”消费是值得深度挖掘的“宝藏”。尽管国货“潮品”正成为消费新风尚,但是市场上仍然存在国货“潮品”被仿造、产品同质化甚至鱼龙混杂、玩噱头等现象,这些影响着国货“潮品”的吸引力。随着越来越多高品质、高价值的国货品牌和产品受到关注,国货“潮品”的发展需要在丰富产品种类的同时,顺应消费提质升级和消费场景变化的新趋势,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和产品设计,强化品牌形象与文化内涵。这将推动国货“潮品”长盛不衰。
总 监制丨王 辉车海刚
监制丨李丕光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谷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