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1日,庆元企业——贝斯特公司的五六款铅笔软化板样品漂洋过海,终于到了德国辉柏嘉集团的办公桌上,辉柏嘉集团将对它们重新检测、报价,并向贝斯特公司发出合作备忘录。
这场德国铅笔与庆元铅笔的“碰撞”故事,还要从数周前的一场紧凑行程说起。
从德国纽伦堡坐上国际航班,经过10余小时的飞行,世界铅笔巨头德国辉柏嘉集团首席财务官(CFO)Constantin Peter Neubeck与技术总监(CTO)Simon Hauser落地广州,带上辉柏嘉大中华区总经理及中国区采购经理,一行4人马不停蹄地坐高铁、转汽车……6月12日凌晨,他们到了浙西南的小城——丽水庆元。
次日清晨,辉柏嘉集团的代表实地参观考察了贝斯特公司,并与庆元县政府领导及公司管理层展开了深入交流。短暂的14小时逗留后,他们又匆匆踏上返程。究竟是何种魅力,让这位德国铅笔巨擘的代表不顾旅途劳顿,执意亲赴庆元探寻答案?庆元,有什么东西吸引着这位“巨子”?
一
始创于1761年的辉柏嘉集团,是全球最早的铅笔生产企业,也是欧洲最古老的工业企业之一。现在,辉柏嘉号称“铅笔之王”,它不仅是“德国铅笔”制造业的代表,也是全球知名的大型跨国企业。
庆元企业——浙江贝斯特软化板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经过20年发展,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软化板企业,旗下有多个铅笔品牌,产品远销海外。
难道,一位“后起之秀”和“百年老牌”一见面就碰撞出了火花?其实不然,此次接触是二者第四次见面。这背后,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大力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助力。
“庆元铅笔”与“德国铅笔”的首次会面,在德国纽伦堡——辉柏嘉集团总部。去年8月,着眼于庆元铅笔品牌提升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考虑,庆元县政务学习考察团带着“庆元铅笔”远赴德国,与辉柏嘉集团管理团队进行了深入交流。考察结束前,庆元方诚挚地邀请辉柏嘉集团管理团队到庆元考察,对方欣然应允。
然而,第一次会面之行的过程却也十分不易。
在最初选择考察对象时,庆元县竹口镇的副镇长刘峻峰反复比较,最终选择辉柏嘉集团作为学习目标,他介绍道:“就算对铅笔不太了解的人,应该也会听过‘辉柏嘉’的大名,这位铅笔巨头肯定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怎么联系上他们,我心里没有底。”
虽然迷茫,但竹口镇的一位位负责人还是努力地寻找突破口。整整三个多月的时间沟通对接,通过本地企业、乡贤、华侨、中国制笔协会的牵线搭桥,他们最终联系上了位于广州的辉柏嘉中国区采购经理,在经过辉柏嘉大中华区总经理的介绍,“庆元铅笔”正式和位于德国的辉柏嘉对接上了。之后,便是庆元县政务学习考察团顺利考察辉柏嘉集团。
有了第一次相见的友好交流,第二次、第三次见会面就来得容易了。在去年11月和今年4月份的在中国广交会现场,辉柏嘉集团代表两次与庆元县政府领导及庆元铅笔企业代表见面,并且一直与竹口镇主要负责人保持密切联络。刘峻峰说,在4月份的广交会现场见面之后,辉柏嘉就迫不及待的敲定了实地考察的时间。“他们想要实地看看我们企业的流水线,确保合作可以顺利达成。也许,他们也想了解一下中国铅笔逆势腾飞的‘秘密’。”
二
生产车间里数十台智能化设备正高速运转,插笔、刨杆、沾头等各道工序有序进行。生产车间内仅需几名员工,就能“掌控”整个生产过程……辉柏嘉集团高管看完生产车间的管理情况,又去成品库看最新产品,之后再与庆元县政府领导和贝斯特公司负责人深入交流。
“贝斯特的新厂房、先进的设备,还有水性漆技术、铅笔表面技术,我们认为都非常好!”技术总监现场盛赞庆元铅笔产业链完整、自动化程度高、产品工艺创新好,并表达了继续保持联系及寻求合作的意向。
对于这次世界铅笔龙头企业的“验厂之行”,贝斯特公司负责人鲍可贵胸有成竹,他表示,公司建立至今虽然只有20年历史,但已走过专注软化板生产的快速成长期,如今正迈向创新发展新路。“产品质量和认证都达到出口欧盟标准,我们有信心与世界行业龙头企业达成合作。”鲍可贵说。
在贝斯特,已形成了完整的铅笔产业链,制作一支铅笔,经过软化板、产品设计、胶芯油漆到成品包装等重要环节,都独立自主完成。为了提高产品质量,贝斯特自主研发出适合铅笔生产的水性环保漆和施工工艺,“油改水”源头替代,更亲肤、更环保。公司还先后开发了新型环保橡皮擦、卷笔刀等文具类项目,在传统的铅笔生产上延链补链拓链,产品也从单一化走向了多样化、专业化。
更高的质量、更低的价格、更专业的体系、更完善的管理……一众优点,或许就是辉柏嘉如此急切地要来庆元一探究竟的原因。
然而,贝斯特公司的发展只是“庆元铅笔”的一个缩影,目前庆元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铅笔生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世界四分之一,甚至精益求精,正实施铅笔产业三年转型升级行动,将着重培养、招引更多外贸人才,进一步推动与更多国外企业客户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
“庆元铅笔生产能力很强、技术很好、质量也很好,但还存在一个短板,就是品牌竞争力不强,不能很好地把产品卖到国外。”庆元县经商局局长陈文化介绍。
的确,庆元铅笔产业已走过了46年历史,靠着原料和劳动力的优势,庆元铅笔从代工生产起步,成为了全国最大的铅笔制造业基地之一。但如果一直代工生产,那么企业只能依附于其他品牌抛来的订单,缺乏市场话语权。
“庆元铅笔”不会让这事儿发生。
三
长期的代工生产让庆元铅笔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了许多创意和理念。越来越多的庆元企业认识到“不能总为他人做嫁衣”。
借着东风,庆元铅笔开始着力打造自己的品牌……“鸿星”、“H&X”、“飞雁”“少年派”“尼奥尼”等品牌崭露头角。并且,随着一批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庆元不少铅笔企业转变观念,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创建品牌,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也让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头。
虽然逐渐手握自主品牌,但庆元铅笔企业仍然时刻保持自省。
“经过我们团队近4个月的研发,最新款的喷漆设备刚刚进行了测试,它能大大提高铅笔的上漆效果,这一工艺技术目前全国就我们独家拥有。”浙江鸿星文具公司技术经理李靖自豪地介绍,公司车间内20%以上的设备是团队自主研发设计的,在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
位于竹口镇的浙江联兴文教用品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彩铅生产商之一,“联兴”重金打造了实验室,光上百万元的检测设备就配置了3台。其初衷就是在提高对自身产品检测能力的同时,也为其他同类型企业提供检测服务,从而引领标准,并参与更多行业标准的制定……
新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带来的是“量”和“质”的齐头并进,2023年,庆元52家铅笔企业,总产量已达100亿支,85%以上的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实现规上产值24.66亿元,外贸出口4.94亿元。
所有鸡蛋最好不要放在同一篮子里。秉承这样的理念,很多庆元铅笔企业试水彩妆行业。
庆元美妆依托木杆眉笔逐步扩展生产眼线笔、唇彩、腮红、粉饼等美妆品类,产品以外贸订单为主,80%产品销往欧美及东南亚市场,并涌现出“绔姿”“爱沃玛”等“浙产美妆十大品牌”。还以蔡段村为试点,打造“中国美妆村”。
铅笔产业“二次创新”不是朝夕之间就能达成的,如何实现“创新性突破”,如何让铅笔产业“老树发新芽”,和巨头企业合作的机会同样很关键。“庆元铅笔与德国铅笔牵手,德国企业可以获得质优价廉的原材料,庆元可学习其品牌建设成效以及提升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互利共赢,前景广阔。”陈文化说。
或许,国际巨头的进入与合作,不啻为一条“鲶鱼”,将为庆元铅笔行业带来了新的生产力和思维方式,也将为庆元铅笔与世界接轨,打开了新的局面。
文章来源:潮新闻、庆元发布
责任编辑:孙蓓蓓编辑:施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