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miancaijing.com
////
最热的泛财经新闻,都在这儿了。
重要提醒!!!为防失联,请“星标”我们!进入无冕财经公众号,点击右上角“...”,再“设为星标”,以便您及时接收每篇推送~
本文由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整理发布
资讯整理:小冕
编辑:陈涧
设计:岚昇
五粮液发声明斥拼多多卖假酒
已起诉近20家拼多多店铺
拼多多与五粮液掐起来了。3月13日晚间,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在官网发布声明称,拼多多多家店铺销售的五粮液产品为假冒,上述行为严重损害了五粮液公司声誉及消费者权益。
声明称,近期,五粮液公司接到多名消费者关于低价从“拼多多”平台购买的五粮液产品真伪咨询。目前,五粮液尚未在“拼多多”平台开设“五粮液官方旗舰店”,也未授权任何商家在“拼多多”平台开设的店铺名称中使用“五粮液”。
▲五粮液声明截图。
五粮液称,会持续对“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店铺销售假冒五粮液产品的行为进行清查,一旦发现该等违法店铺,将对违法店铺及存在过错的电商平台采取行政举报、投诉或司法途径严肃追究其法律责任,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五粮液还公布了现有的55个授权电商销售渠道。
据了解,2021年至2022年初,五粮液共起诉19家在“拼多多”平台售卖假冒侵权商品的店铺,除一家店铺因使用假冒营业执照导致无法找到真实经营主体而败诉外,其余诉讼都获得了法院支持。
对于五粮液公司的声明,拼多多官方客服表示,百亿补贴商品支持假一罚十,若消费者收到商品后存在质疑,可提供相关凭证,平台会介入严肃处理。
自2019年以来,外界就开始关注拼多多上售卖的高端酒真伪问题,五粮液是第一个站出来声讨的酒企。据棱镜消息,有行业研究员认为,拼多多上低价名酒销量增加,对线下市场产生了影响。
五粮液表示未在拼多多直接开店,而在拼多多开设五粮液等名酒销售店铺,不需要直接取得品牌方同意,只需要有一级授权资格的经销商授权即可。有报道称,在拼多多开设店铺的“一般是大酒商、大黄牛”。五粮液经销商体系控价严格,但在拼多多上,五粮液无法控价。这就导致,在拼多多百亿补贴中,一瓶第八代普五低至876元,比五粮液规定的底线低了近100元。
随着各大电商平台加大对酒类的补贴,各大酒企不得不为价格头疼,被逼急了的五粮液站出来直接手撕拼多多。
王石自曝退休金一年过千万
万科正陷入财务安全风波
3月14日凌晨,田朴珺在个人社交账号,晒出给老公王石送结婚纪念日礼物的视频,配文称:“给生活一点儿仪式感~”在网上引发关注。
▲田朴珺社交媒体截图。
据田朴珺透露,她起初哄王石去攀岩,随后送上一台国产定制车作为惊喜礼物。攀岩过程中,今年73岁的王石身姿矫健,动作十分利索。
此外,王石一段接受采访的视频也引发网友讨论。作为万科集团的创始人,王石于2017年从万科退休。去年底,他接受采访时谈到退休生活,被问能否满足生活时,直言没什么不方便说的,自己是万科的终身荣誉董事长,工资按照原来的不变,各项退休金加起来一年1000万出头,足够自己的生活开支了。
这段采访视频近期又在网上传播,引发一些争议,可能是源于万科出现危机征兆。
3月3日,有市场传闻称,万科高层到北京与保险公司商量即将到期的非标债务展期问题遭遇拒绝。3月5日,市场上传出万科计划出售长租公寓资产泊寓部分股权,但万科方面否认了这一消息。
万科的情况引发外界担心,但情况似乎没那么糟。3月8日,万科发布自愿性公告称,公司已按票据尚未偿还本金金额连同累计至到期日的利息资金合计约6.47亿美元存入于代理行指定银行账户,以全数偿付到期票据本息。该票据于3月11日到期。
3月12日,据媒体报道称,有12家商业银行正在筹集高达800亿元的贷款,以帮助万科偿还到期债券。万科目前正在为符合条件的银团贷款准备担保,根据万科公共债券到期情况,银团贷款余额不超过500亿元。但最终能否落地还有不确定性。
截至2023年9月30日,万科在手现金1036.8亿元,较2023年年初下降24.4%。短债477.4亿元,现金对短期债务覆盖倍数为2.2倍。从目前万科方面公开的信息来看,业内普遍认为万科的财务及发展状况足以应对目前的债务问题。
饿了么又传被抖音收购
中粮被曝100亿买大润发
3月15日,据媒体报道称,字节跳动或将以75亿美元价格收购饿了么70%股份,其余30%股份由阿里继续持有,作为财务投资。
对此,据中国证券报,抖音方面回应称,没有相关计划。
从去年开始,就不时传出抖音和饿了么的并购传闻,双方也多次对外否认。1月24日,时任阿里本地生活集团董事长兼饿了么CEO俞永福,在公司内网向全体员工明确辟谣,称假的终归就只能是假的。
此前,阿里CEO吴泳铭向本地生活集团全体员工以内部信的形式宣布,本地生活集团董事长兼饿了么CEO俞永福将于3月31日卸任他在本地生活集团的管理职务。
本地生活集团的两大业务饿了么、高德将分别设置董事长和CEO。其中,饿了么董事长由本地生活集团CTO吴泽明接任,CEO由蜂鸟配送负责人韩鎏接任;高德董事长由总裁刘振飞接任,COO郭宁出任高德CEO。
目前尚不明确相关人士变动是否与交易传闻有关。
阿里明确重点聚焦电商和云业务战略之后,大润发、银泰、盒马鲜生等业务后续命运引发关注。
3月15日,据“食品内参”消息,中粮将以100亿元收购大润发,目前大润发正在进行内部“裁员”。据称大润发的4月底硬性指标为正职员工每店100人,以备正式移交。现在指标为每店4位经理,12位课长,根据N赔偿原则将多余主管降职降薪。
资料显示,2017年阿里收购大润发斥资224亿港币,彼时,价值约28.8亿美元。此后的6年时间里,阿里在大润发的总投入近400亿人民币。
2016年起,大润发时不时传出关店消息。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1月至今,至少有13家大润发闭店或宣布闭店,涉及湖南、江苏、湖北、四川等多个省份。
李斌妻子为7年前言论道歉
不该称投资人为老俞、小天
3月15日消息,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及其妻子王屹芝在直播时双双道歉,又带热一波话题。
李斌提到自己此前的“油车论”,并且向大家道歉。
在2021年蔚来ET5发布会后的媒体车主沟通会上,李斌直接炮轰燃油车,“完全不理解,怎么现在还有人买油车?油车除了能闻点汽油味,别的还有什么好?”“实在不行就买宝马的电动车,也不要买宝马的油车。”
不过,去年12月,在蔚来面对面活动上,李斌对此前的言论进行回应,称自己说错了,“那么多人买燃油车,都是有原因的,我那话说的太早了,可能再过10年、5年都会好一些。”
李斌除了道歉,还谈到友商的产品,比如极氪009比丰田埃尔法强,还夸理想MEGA外形不错。看来,李斌似乎不如前几年张扬了。
而王屹芝的道歉,也源于数年前的一次活动。
在2017年的蔚来汽车发布会上,王屹芝担当发布会的主持人,当晚到场的大佬们多为蔚来的投资方,包括新东方总裁俞敏洪、小米创始人雷军等。在现场互动环节,王屹芝与俞敏洪、章泽天和刘强东沟通时,直呼对方为“老俞、泽天和强东”。
特别是在访问章泽天时,王屹芝说道:“其实,小天不仅仅是蔚来的投资人,也是蔚来的005号预定车主。小天每次开董事会都是非常的卖力的,有没有什么内幕提供给我们呢?”章泽天当时是作为投资人身份出席发布会,王屹芝的这番话被一些网友视为对章泽天不够尊重,似乎暗讽她是小辈,靠刘强东上位。
▲王屹芝数年前与章泽天互动。图片来自网络。
在最近的直播中,王屹芝为此道歉,称自己当年不应该称呼俞敏洪、章泽天和刘强东为“老俞、泽天和强东”,说自己是把私底下的称呼喊出来了,确实有失分寸。不过,这一段似乎有蹭流量之嫌,毕竟与几年前相比,章泽天如今已经立起女强人人设,又是学经营又是做投资,估计早就忘了这件小事。
李斌在直播中谦虚低调不少,可能与蔚来的业绩不佳有关。蔚来此前发布的财报显示,全年营收556.2亿元,同比增长12.9%,但净亏损扩大到207.2亿元,全年毛利率为5.5%,相比2022年少了一半。蔚来原计划2023年第四季度能实现盈亏平衡,但目前仍将持续亏损。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蔚来现金储备为573亿元,较上季度大幅增加121亿元。这要得益于2023年阿布扎比主权基金对蔚来超200亿元的投资。业内人士称,“该笔资金可以支撑其未来2年的发展需求,这也是决定造车新势力生死存亡的重要窗口期。”
飞凡汽车预计将裁员70%以上
三年卖掉约5万辆车,上汽要放弃
3月15日消息,据媒体报道称,因急需降本和品牌调整,上汽飞凡汽车已开始实施裁员,特别是飞凡本部员工,预计将被裁员70%以上。而已被整合的飞凡高阶智驾团队,也已经整体被裁。
飞凡汽车是上汽集团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前身为上汽乘用车推出的“R品牌”。2020年5月,上汽荣威启用“R标”和“新狮标”双标战略,并发布多款新车。R品牌发布后曾先后推出ER6和MARVEL R两款车型,但均为原荣威品牌旗下车型。2020年,R品牌销量仅有18000多辆,两款车型在国内的声量并不高。
2021年10月,上汽集团发布公告称,拟投资设立飞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主攻20万到40万元的中高端新能源智能化产品。飞凡汽车成立后,原有R品牌由飞凡汽车以独立公司的方式进行市场化运作,与智己汽车一起帮助上汽冲击新能源市场。
此后,飞凡汽车推出飞凡F7和飞凡R7车型,但销量一般。数据显示,2023年,飞凡汽车累计销量约2万辆,2022年的销量位1.45万辆,算上从R汽车到飞凡汽车过度的2021年的1.84万辆销量,飞凡汽车近三年也只卖掉5万余辆新车。
▲图片来自网络。
按照规划,2022-2025年期间,飞凡汽车至少推出5款全新车型,覆盖轿车、SUV、MPV等,并实现销量至少每年100%增长。但飞凡汽车的表现显然远不能令上汽满意。
数据显示,上汽集团去年全年销售整车502万辆,连续18年保持国内第一,但其制定的600万辆目标仅完成了83.68%。
去年9月,飞凡汽车传出部门业务部门并入整合到上汽乘用车公司的传闻,以解决飞凡品牌独立运作后市场表现不佳的问题。今年1月初,有消息称,飞凡智驾部门全部裁撤,约涉及300人。据称上汽向该团队提供了三个方案选择,一是转岗到上汽零束软件,二是去上汽研发总院,三是接受“N+1”遣散。
(本文由无冕财经综合自棱镜、南方都市报、快科技、食品内参、车市物语、电动知家、上游新闻等报道。)
联系入群 | 加微信:Damian0601
商务合作 | 加微信:xiaomian0504
● 理想的“灵车”风波,怎么来的?
●农夫山泉,到底有多危险?
● “低价”白热化!刘强东更着急了
●1300亿的大坑!玄学大师的信徒们绷不住了
● 钟睒睒、宗庆后“农夫与蛇”的舆情,几成是真的?
● 淘宝寻找二号主播,很焦急
●黄光裕的筹码,越来越少了
版权声明
▶本文由无冕财经整理发布,版权归无冕财经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商务、内容合作,请联系小冕(微信号:xiaomian0504)。
发现“分享”和“赞”了吗,戳我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