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人类已知数据可能在几年之内被超大算力算尽,需要从模型突破
迪丽瓦拉
2024-02-23 03:10:11
0

原标题:王斌:人类已知数据可能在几年之内被超大算力算尽,需要从模型突破

小米集团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NLP首席科学家 王斌

出品|搜狐智库

编辑|任婧瑄

2月21-23日,以“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年会在黑龙江亚布力召开。小米集团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NLP首席科学家王斌出席论坛并发言。

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王斌称自己是AI乐观派、拥抱者,并且为其变革性而感到激动。他分享道,ChatGPT横空出世时,他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让它证明勾股定理。ChatGPT的证明虽然是错误的,但其数学归纳法的思路非常新奇,使王斌感到“脑路清晰”。

他认为,大模型对科学的发展和发现都有强推动力。脑科学、数学、物理等科学进步会加速,甚至可能会颠覆原来的科学认知,促进基础科学的变革。

谈及未来AI对手机的影响,他从技术和产品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三点变化。第一是交互方式的变化。手机对环境的感知可能会更强,会通过语音、文字、摄像头等多模态的交互方式提供更合理的响应,也会更人性化,“更像人”。

第二是AI可能会成为手机的基本能力。现在AI存在于应用层,将来AI可能会支撑更多的开发者和生态系统,开发出各种应用。

第三是手机形态本身的变化。他表示,AI不只是大模型,大模型不只是语言或视觉的文生图、文生视频。随着AI能力越来越强,手机硬件的很多能力可以通过AI实现。手机或许不再需要高级、费钱、很重的镜头。普通摄像头也能通过AI的强理解性具备拍大片的能力,还原出真实的、更好的效果,手机也可能随即更便宜。

面对大模型技术的发展趋势,王斌引用了网络上“天天科技革命,日日文艺复兴”这句话,坦言道技术的变化确实比较大。他指出,与ChatGPT问世这种大迭代相比,现在的发现都是基础上的技术迭代。虽然现有的算力和数据还会有大的提升,但是从科学规定来看,随着数据规模的增大,边际效应可能会出现。

“人类的数据都用完、训练完了也是有可能的。”他说。

他表示,生成新数据的大趋势是基于原来数据的折射,虽然技术进展可能会再“爬几年”,但还是需要从模型突破,因为人类已知数据可能在几年之内被超大算力算尽。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