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月6日凌晨,美联储公布2021年12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考虑在更早的时间点,以更大幅度开始加息。此外,几乎所有货币政策决策者都赞同,在首次加息后不久就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且缩表的速度可能会比2017年上一轮缩表时的速度更快。
美联储的鹰派转变,对股市债市造成巨大影响。隔夜美股重挫,三大股指均收跌,截至收盘,道指跌392.54点,跌幅为1.07%,报36407.11点;纳指跌522.54点,跌幅为3.34%,报15100.17点;标普500指数跌92.96点,跌幅为1.94%,报4700.58点。美国科技股遭遇十年来最猛砸盘。
与之相对的,美债收益率加速上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升至1.7787%,创近10个月来新高。
由于美国当前通胀迅速上升,而产出缺口在2021第三季度已接近零,就业稳步增长,12月的PMI、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当周初次申请失业金人数等指标表现较好,说明经济景气度较好,继续实施零利率政策显得不合时宜。在去年12月的美联储计息会议上,美联储即释放了加快步伐加息的信号,加息点阵图中,全部18位美联储官员都预期将从明年开始加息,三分之二官员预计2022年将加息三次,六成官员预计2023年再加息三次。
强烈的加息预期直接影响美股,同时会间接影响全球股市的流动性和估值。尤其是2021年高增长的科技股,科技股曾是美股市场表现最好的股票类型之一,但在加息预期下,科技股面临更高的风险。特别对冲基金正加速抛售美股科技股,助长了下跌态势。这种担忧也导致亚洲市场科技股的普跌。
但聚益科认为,相对来说,中国货币政策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预计仍将维持稳健略宽松的基调,国内流动性环境有望保持平稳。2022年一季度是主要的稳增长政策的发力期,去年两次降准效用在显现,此后还有降息预期,货币政策的宽信用和财政发力也将集中体现,各项拉动投资,拉升消费的措施也将不断出炉。
而且,目前RECP协定已落地,在全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内,90%的货物都将会实现零关税,这会大大降低相关区域之内企业的贸易成本,整个区域经济将被显著拉动,将成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有力支撑。支撑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都在加速。
中国经济基本面比较稳健,有比较牢固的抵御外部冲击的基础;而且我国人民币资产性价比比较高,A股具有相对独立性,股票的市盈率与发达市场以及大多数新兴经济体相比偏低。债券也有比较好的投资回报。在全球市场波动时,仍有机会成为全球资金的避风港。虽然A股市场会出现短期的强势震荡,但整体基盘仍然是趋于稳定的,结构性行情延续仍是大概率事件。投资者也应当做好防风险的准备,做好权益、固收和保障类资产之间,与权益市场不同行业间的均衡配置。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