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药康生物(787046),实验动物小鼠模型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 关技术服务,价格22.53元,上限0.85万股,市盈率138.99倍。
公司简介
集萃药康是一家专业从事实验动物小鼠模型的研发、生产、 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系亚洲小鼠突变和资源联盟企业成员以 及科技部认定的我国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共建单位。公司秉承“创新模型,无 限可能”理念,基于实验动物创制与基因工程遗传修饰技术,为客户提供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化小鼠模型,同时开展模型定制、定制繁育等一站式服务,满足客户在基因功能认知、药物靶点发 现、药效筛选验证等基础研究和新药开发领域的实验动物小鼠模型相关需求。
行业和竞争:
(一)在哺乳类实验动物中,实验小鼠的应用最为广泛。小鼠模型研究有一百多 年的历史,生理生化及生长发育的机理和人类基本一致。因此,在小鼠基 因组中引入人类疾病的致病突变,可以导致小鼠产生和临床类似的疾病表型。小鼠是继人类之后第二种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哺乳动物,结果表明 99%的人类 蛋白编码基因在小鼠基因组中具有同源基因,提示其在进化和功能上的高度保 守性。另一方面,与非人灵长类等大动物相比,小鼠具有繁殖能力强、世代周 期短、饲养成本低等突出优势。基于上述特点,小鼠在用于疾病发病机理、 发现潜在疾病治疗靶点、验证新药及新型治疗手段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具有不 可比拟的优势。
我国实验动物小鼠模型发展起步较晚,最早是由齐长庆教授 1918 年在原北 平中央防疫处开始饲养小鼠,1946 年汤飞凡教授引进 Swiss 小鼠,后来培育成 为广泛使用的昆明小鼠。进入 20 世纪 50 年代,为了预防各种传染病而大量研 究和生产疫苗、菌苗,我国先后在北京、上海、武汉、长春、成都、兰州建立 了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并建立了规模较大的实验动物饲养繁殖基地。目前我国小鼠模型研究、模型创制在技 术层面已经居于世界前列,但整体的商业化应用模式、规范标准的制定依然需 要提高。
根据 Frost & Sullivan 统计,全球动物模型市场(不含动物模型相关服务) 从 2015 年的 108 亿美元增长至 2019 年的 146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7.8%。中国动物模型市场相对处于发展早期。啮齿类实验动物作为实验动物模型 中最重要的一大类,其国内产品和相关服务市场规模呈高速增长态势,从 2015 年的 10 亿元人民币增长至 2019 年的 33 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 34.7%。随 着生命科学研究和新药开发的蓬勃发展,预计到 2024 年,国内啮齿类实验动物 产品和服务的总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98 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约为 24.2%;预计至 2030 年,其市场总规模预计将达到 272 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约为 18.5%。在啮齿类实验动物模型中,小鼠模型占据 85%比例,其国内产品和服务市 场也呈高速增长态势,2019 年市场规模为 28 亿元,预计到 2024 年市场规模将 达到 84 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约为 24.4%;到 2030 年,国内实验小鼠产 品和服务的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 236 亿元人民币。
其中,由于近年来国内药物研发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非 CMC 临床前药 物研发技术服务也在高速增长。非 CMC 临床前药物研发技术服务主要包括药 物代谢动力学、药效测试及安全性评价等,代表实验小鼠临床前服务提供商的 技术服务收入市场,未包含其他临床前 CRO 公司。根据 Frost & Sullivan 的统计 ,中国整体临床前药物研发技术服务市场规模将由 2019 年的 88 亿元人 民币增长至 2024 年的 185 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约为 16.0%;到 2030 年, 将增长至约 358 亿元人民币。其中来自于实验小鼠临床前服务提供商的占比逐 年增高,到 2030 年,其占比将增长至 10.3%,约为 37 亿元人民币的市场份额。国内实验小鼠产品及服务的销售客户主要分为科研客户和工业客户。科研 客户主要包括科研院校和三甲医院,2019 年市场规模为 15.9 亿元,市场占比为 56.0%。工业客户主要包括创新药企和 CRO 研发企业,2019 年市场规模为 12.5 亿元,市场占比为 44.0%。若按照疾病领域拆分,则市场主要集中在肿瘤免疫、 代谢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市场规模分别为 18.7 亿元、4.2 亿元和 3.2 亿元人民 币,市场占比分别为 66.0%、14.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