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盈利的股票拿不住 股票涨了拿不住的原因
admin
2022-03-29 11:36:39
0

  股民经常犯下这样的错误,股票一定要等到赚钱才肯卖,否则是捂住。或许在牛市,还有快速扳回的机会,但是一旦遇到熊市场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多数人处于亏损状态时,会极不甘心,宁愿承受更大的风险。

  虽然现在是在牛市之中,但依然要不断的提醒大家,风险的控制和止损的设定才是是投资的。

  得与失对人所产生的心理价值是不对称的。损失带来的痛苦远大于收益带给我们的满足感。打个比方就是:捡的100元所带来的愉悦,无法抵消丢100元所带来的痛苦。所以当我们作有关收益和损失的决策时表现出不对称性。

  01损失厌恶

  大多数人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不对称,面对损失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面对获得的快感。

  投资客为什么会卖掉本该大赚的股票

  作为一名以“价值投资”自诩的投资者,他两年前就卖掉自己的奥迪Q7大量买入了这只股票。

  该股连续涨停,我打电话问在泰国度假的他。他说早已在接近不赔不赚的价位卖掉了所有的该股票。原来,这位朋友虽然投资颇有眼光,理念也正确,但却受不了在持有期间该股票价格的起起伏伏。

  由于人们对损失要比对相同数量的收益敏感得多,即使股票账户有涨有跌,人们也会频繁地为每日的损失而痛苦,最终将股票抛掉。所谓“知易行难”,一就如此!

  一般人因为这种“损失厌恶”,会放弃本可以获利的投资。

  要有利润,大众才会蠢蠢欲动

  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韦斯基在19世纪70年代所做的研究表明,“损失”和“收益”对人造成的心理冲击是不同的。

  对于群众来说,200元的收益才能抵消100元的风险恐惧。但是,当大多数人都蠢蠢欲动的时候,就算只剩下万分之一的获利可能,乌合之众仍会前仆后继,共赴风险的盛宴。

  02确定效应

  大多数人处于收益状态时,往往小心翼翼,厌恶风险,喜欢见好就收,害怕失去已有的利润。即处于收益状态时,大部分人都是风险厌恶者。

  在确定的收益,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好处。用一个词形容就是“见好就收”,落袋为安。

  “确定效应”表现在投资上,就是投资者有强烈的获利了结倾向,喜欢将正在赚钱的股票卖出。

  投资时,多数人的表现是“错则拖,赢必走”。在股市中,普遍有一种“卖出效应”,也就是投资者卖出获利股票的意向,要远远大于卖出亏损股票的意向。这与“对则持,错即改”的投资核心理念背道而驰。

  03反射效应

  多数人处于亏损状态时,会极不甘心,宁愿承受更大的风险。也就是说,处于损失预期时,大多数人变得甘冒风险。

  “反射效应”是非理性的,表现在股民身上就是喜欢将赔钱的股票继续持有下去。统计数据证实,投资者持有亏损股票的时间远长于持有获利股票。长期持有的股票多数是不愿意“割肉”而留下套牢的股票。

  前景理论指出,在涉及收益时,我们是风险厌恶者,但涉及损失时,我们却是风险喜好者。人们并不是风险厌恶者,他们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情况下非常乐意。

  归根结底,人们真正憎恨的是损失,而不是风险。

  迷失于稀有事件

  前景理论还揭示了一个奇特现象,即多数人具有强调小概率事件的倾向。何谓小概率事件?就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比如天上掉馅饼,这就是个小概率事件。掉的是馅饼固然好,但掉下来的不是馅饼而是陷阱呢?那也属于小概率事件。

  你亲眼见过中大奖的人吗?我只知道电视、报纸上几乎每天都在说。

  事实上,很多人都买过,虽然赢钱的可能微乎其微,99.99%是支持福利事业和体育事业了,可还是有人愿意冒这个风险。同时,很多人都买过保险,虽然倒霉的概率非常小,可还是想规避这个风险。人们的这种倾向,是保险公司经营下去的心理学基础。在小概率事件面前人类对风险的态度是矛盾的,一个人可以是风险喜好者,同时又是风险厌恶者。传统经济学无法解释这个现象。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