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硅碳负极概念股有:
1、璞泰来: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22.49亿元、33.11亿元、47.99亿元、52.81亿元。
公司硅碳负极材料产品研发已完成第二代,其相应产品在和下游客户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认证。公司将在持续进行研发和产品的迭代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扩大生产规模。
2、硅宝科技: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7.28亿元、8.71亿元、10.18亿元、15.24亿元。
公司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在2019年已经完成年产50吨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线中试。
3、杉杉股份: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82.71亿元、88.53亿元、86.8亿元、82.16亿元。
公司自2009年起开始研发硅碳负极材料技术,目前包括硅碳负极材料在内的锂电池负极材料产能共有6万吨,后期10万吨在建产能有望年内完成。
4、石大胜华: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47.71亿元、53.31亿元、46.43亿元、44.75亿元。
在2019年底宣布旗下孙公司计划投建总共4000吨硅碳负极材料项目,首期年产600吨项目将于2021年完工,后期到2023年完全实现三期项目投产。。
5、德尔未来: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16亿元、17.68亿元、17.98亿元、15.68亿元。
6、中国宝安: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70.71亿元、117.7亿元、120亿元、106.6亿元。
公司旗下子公司贝特瑞持续供货松下以及特斯拉,目前年产硅碳负极材料3000吨,目前成为特斯拉核心供应商,硅碳负极指标已经达到每克1500毫安/时。
7、翔丰华:在营业总收入方面,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3.63亿元、6亿元、6.46亿元、4.16亿元。
公司主要从事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公司已涉及硅碳负极、B型-二氧化钛、石墨烯等新型碳材料领域,并具备了产业化基本条件。
数据由根据市场行情综合分析后提供,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