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来说,摔跤意味着大哭一场;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而对于老人来说,摔一跤却可能是与死神交手。
平安健康调查发现,在我国,跌倒已成为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且年龄越大,因跌倒而伤亡的风险越高,且危险不亚于心脏病和中风发作。
老人经常摔跤,和这些有关
1、身体机能下降
随着年龄增大,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出现视力减退、弯腰驼背、步态失调等问题是常态。这些问题会导致他们看不见路上的障碍物、走路时掌握不好重心与平衡,更容易被绊倒、摔跤。
2、药物影响
不少老人因为患有高血压、慢性病、心脏病等疾病需要长期服药。像高血压病人服降压药过量可能出现“降压供血不良综合征”;糖尿病人用降糖药不当出现低血糖;失眠老人服安眠药等,都可能导致老人出现头晕而跌倒。
3、其他原因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当老人突然来到生疏的环境时,也容易因为对周边情况不熟悉,如路面湿滑、崎岖不平、光线不足、楼梯不规则、地毯破损等原因而跌倒。
还有如酒后难以掌控平衡,长时间洗澡、久蹲后站立引发短暂性贫血等,也是会导致老人跌倒的原因。
避免摔跤,需做好防摔排查
治疗不如预防。家里有老人的,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和居家环境的设置中尽量减少隐患,做到“少障碍、多助力、加光线”。
1、家中过道别放地毯和植物等物品
在老人家经常活动的过道等地方,要尽可能清空障碍物,不要放置地毯、植物等物品,保证老人可以顺畅行走不会被卷起的地毯或藤蔓等绊倒。
2、尽量别设门槛
对于视力不佳、腿脚不灵便的老人来说,门槛会增加他们日常生活的不便程度,因此家里最好不要设置门槛,如果有楼梯的还可以加装防滑板,避免发生老人被门槛或楼梯绊倒而受伤。
3、过道、浴室加装扶手
在走道、厨房、浴室等老人家经常行走、蹲起的地方加装扶手,方便老人家在家中活动及在变换姿势时借力。
4、增加小夜灯等照明工具,保持屋内明亮
家里有老人的都知道,不少老人有起夜的习惯。为了让他们在晚上也能清晰地看到家里的情况,我们除了在房间常设一盏夜灯之外,也可以在行经路线的走廊设置感应式的照明灯。
除了做好防摔排查,以防万一,我们还需要掌握科学的急救方式。这样当遇上老人摔倒,我们才能及时进行救助,不会出现因救助不当而让老人出现“伤上加伤”的情况。
掌握正确的摔倒扶起方式不能少
老人摔倒后,总的原则是:不要贸然起身,先评估受伤情况,而后再采取对应的措施。
1、没受伤:
如果身旁有家人或其他人员,可以大声呼喊寻求帮助,由家人或其他人扶自己起身;如果只有自己一人且感到自己有足够力量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尝试自己起身:
从头部开始自上而下慢慢转动身体,将自己调整为爬行姿势;
缓慢用手部发力,同时用膝盖撑地,寻找一个坚固的椅子或家具;
慢慢将手放到椅子上,一次一只避免身体上半身突然失去平衡;
双手撑住椅子,慢慢将一侧小腿抬起直到垂直于地面,脚平放在地上,另一条腿保持跪姿;
双臂和双腿发力,慢慢起身站立,转身,坐到椅子或家具上;
坐上椅子后,休息几分钟,再进行其他动作。
2、受伤时:
如果老人家摔倒后觉得身体疼痛、头晕、恶心等症状,家人不要贸然上去搀扶或挪动,避免加重伤势,可以先拨打120寻找专业人员帮助。
随着年纪的不断增长,老人的反应、平衡、骨骼肌肉的强度等都会变差。即便是体质比较好的老人,也难免会出现意外情况。因此,平安健康提醒大家,除了在生活环境等方面下功夫,我们还需要多花时间和精力陪伴老人左右,才能让他们更安心、快乐地生活。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