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新能源,钧山“碳中和”板块再添新上市生态圈企业
admin
2022-07-27 17:38:49
0

  

  7月8日,固废处理企业“中科环保”在创业板上市,上市首日大涨超100%,市值已超过100亿元。

  中科环保是钧山私募股权基金的合作伙伴青域资本的投资项目。专注于碳中和相关领域绿色投资的青域资本已经迎来多个企业的上市,仅在2021年就连续收获了多个IPO,包括建工修复、中集车辆、振华新材。这些企业也都是钧山私募股权投资生态圈企业。

  靠垃圾焚烧发电

  2021营收同比增长超100%、净利近2亿

  中科环保的业务主要分为三块:以生活类垃圾处理业务为核心、拓展工业危废处理处置业务、带动环保装备销售及技术服务。

  在过去,生活垃圾的处理主要以填埋为主,但填埋垃圾占地是城市不能承受之重。垃圾焚烧发电是目前国内生活垃圾最主流的处理方式,已成为链条最成熟、规模最大的环保产业之一。

  目前,中科环保主要的盈利来源就主要围绕垃圾焚烧发电,依托以垃圾处理服务收入、供电收入及供热收入为主。

  中科环保已经先后在慈溪、宁波、绵阳、防城港、晋城等地成功建设并运营了垃圾发电项目,参与当地绿色发展建设。

  (注:垃圾焚烧类企业收入构成参考,不代表“中科环保”确切数据)

  上市首日,中科环保大涨超过100%,说明在二级资本市场对于中科环保的投资热情还是很高的。

  中科环保的垃圾处理规模在同行中并不领先,但业绩表现亮眼,这与环保行业不少上市公司此前“增收不增利”的表现形成对比。

  据中科环保的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收6.04亿元、6.86亿元和15.1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3.08%、13.61%和119.93%;同期净利分别为1.11亿元、1.55亿元、1.98亿元。

  可预计的是,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完善,垃圾焚烧公司的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今年7月16日,我国正式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虽然目前仅涉及煤炭及燃气发电行业的碳排放配额,但是以垃圾焚烧发电节约碳排放的实际效果来看,未来有望逐步纳入碳交易市场,预计2025年可为行业增收近30亿。

  当然,中科环保也存在环保行业公司的通病问题,即应收账款高。

  招股书显示,中科环保在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分别为2.23亿、2.72亿及3.48亿,占同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36.94%、39.62%及23.06%。

  这样的状况几乎是环保行业的“老大难”问题。究其主要原因,是水务和固废处置类企业的客户主要涉及各级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而市政环境治理项目受市政项目竣工结算流程长、政府方客户付款审批程序复杂等因素影响,所以项目结算进度和老旧项目回款往往不及预期。

  但可以看到,伴随着国家在政策层面对环保行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强,这样的问题也正在逐步改观中。

  一方面,除了制度层面对营商环境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创新投融资模式,多元化、市场化回报机制正在形成中,这既可以增强环境项目造血能力,也可以减轻财政压力带来的付费风险。

  而随着环保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以及政策的支持和重视,环保产业的市场空间不断扩大,预计产业规模也将越来越大。根据生态环境部有关报告,到2025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17.50万亿元。

  “碳中和”投资先锋——青域资本

  在青域资本的碳中和投资版图里,在环保领域深耕的项目并不只中科环保一家。例如,2022年一月份获得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的“华新环保”就是另一个代表性企业。

  华新环保专注的是固废处理行业,主要业务包括电子废弃物拆解、报废机动车拆解、废旧电子设备回收再利用和危险废物处置等。

  大家都知道,固废处置领域的潜力巨大。以电子废弃物为例,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更迭替换加速,我国作为电子产品生产大国与消费大国,电子垃圾产量只增不减,电子垃圾处理需求急速增长。

  危废处置领域也仍有较大的需求缺口。从种类上来看,《国家危废名录》中共包含46大类危险废物,全行业仅有不到1%的企业能够处理25种以上的危废。

  目前,在电子垃圾回收处置方面,二级市场已诞生中再生、格林美、启迪桑德等一批家电拆解龙头企业,互联网+回收概念有得卖、爱回收在资本市场风生水起。而在危废物处理行业,相对于日本、德国等国家,我国起步较晚,这就意味着相关企业市场机会很大。

  在碳中和不同的细分领域,青域资本布局的高成长性企业还有许多。可以看到,青域资本的投资有显著的特征:一是多领域挖掘深入、投资策略和基金策略多重加固;二是侧重技术驱动、产业嵌入。

  第一个特征,是时间和专业积累的体现,说明功力深。青域资本的前身叫“青云创投”,后者成立于2002年,自那时起就一直专注于节能环保和清洁技术等碳中和相关领域的投资。算下来,到今天已经有20年的时间。

  2009年,林霆与团队从“青云创投”出来、创立了青域资本。彼时,消费、医药等赛道大热,但青域资本选择了当时还算“冷门”的垂直方向——绿色投资,并坚持至今。这个当时的“非主流”赛道,也迎来了如今的政策、技术、行业、资本市场等多重利好加持的“高光时刻”。

  赛道被视为“冷门”,反而为投资带来了不少好处。只要看准长期增长价值,就先专注耕耘。因为当时的竞争者相对少,青域资本团队也有了更多时间能够挖掘到一些估值合理成长性又好的优质项目,分布在多个很细分、同时具备高增长性的领域。

  而对行业的深入挖掘和既有资源积累,又进一步助推了后续投资。据青域资本介绍,其前四期基金中有数个项目是用“联合发起”的方式投资的——即如果青域看到不错的投资领域,在没有发现好的投资标的情况下,会主要调集、推动赛道“牛人”去创办公司。

  这是一种快、准的孵化式投资方式,在钧山私募股权基金的其他合作伙伴中,也已经有多个成功的类似项目投资案例,但使用这种投资方式的壁垒很高。

  截至2021年中旬统计,青域资本已经总计管理了四期基金超过20亿元的资产。其管理的50多个投资组合中涉及碳中和概念的项目超过50%。

  随着大环境的变化,青域资本也适时完善了助力行业深耕的基金策略。在2018年之后的注册制改革背景下,IPO的确定性更加可预期,青域第四期基金便着重配置了一些成熟期的项目,以巩固投资组合的IPO成功率。

  由于过往基金业绩表现不错,LP对青域资本的复投率达到80%,其中既包括钧山私募股权母基金这样的市场化母基金,也包括绿色领域的上市产业公司等。

  青域资本投资的第二个特征,则与碳中和行业的特征有关,说明看得远。碳中和项目的发展,资本和技术是两个非常重要的驱动因素。从能量优势来讲,在更依赖资产投入的领域,政府和央企的优势更大。对VC/PE来说,在技术驱动的领域,则机会更多。因此,可以看到,青域资本的多个投资都有明显的技术驱动、产业嵌入的特点。

  那些处于萌芽期、爬坡阶段、或正在产生替代性变革的技术;或在产业链条中有颠覆性低碳效应潜力的革新环节或技术工艺等,都可以看到青域资本的身影,因为他们更有可能驱动相关领域在未来迎来大的增长。

  而这些技术创新深深嵌入在电力、交通运输、工业、CCUS(碳捕获、利用和封存)、碳交易与绿色金融等多个产业里。青域资本已投资的华新环保、顺华锂业、伯坦科技、天安智联、中集车辆、宏明电子、零数科技等企业,则是在这些不同领域布局的成果。

  这些企业也表现了很好的成长价值。例如,其已上市的投资项目中,交通运输领域的半挂车行业全球龙头“中集车辆”,目前的市值已经超过200亿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企业“振华新材”,当前市值已经超过300亿元。

  这些项目的成长性和社会价值,都验证了,绿色投资,大有可为。

  风险提示:

  1.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内容的准确与完整性不做承诺与保障。过往成绩表现不代表未来业绩,投资可能带来本金损失。任何人依据本文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信息发布方不承担任何法律、法规及相关责任。

  2. 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

   广告

相关内容